自民黨選情嚴峻
改選121個席位的參院選雖為中期選舉,但卻是安倍上任10個月以來的第一次全國規模的大選。選民如何評判安倍的功過是非,自民黨與執政聯盟公明黨能否在參院維持過半數席位都是輿論關注的焦點。
在選舉戰中,自民黨強調了修改教育基本法和公務員制度改革等業績,民主黨則抓住自民黨的軟肋不放,在養老金記錄丟失等問題上向執政黨發出挑戰。
根據形勢,包括未改選的58個參院席位在內,自民黨要想達到過半數的122席,至少要在此次選舉中獲得64個席位,但現在顯然已成泡影。
安倍不甘“停牌”
安倍在“安倍內閣電子郵件雜志”7月26日最新一期中表示,要從零開始推進改革,很多分析家認為,這是安倍再次向大眾表明即使參院選舉失敗也不會退出政治舞臺的決心。
自安倍內閣丑聞導致支持率大跌以來,自民黨在參院選舉前一直處于被動,包括自民黨內部也傳出要求安倍下臺的聲音。但不管怎樣,安倍離開首相寶座的可能性并不大,在投票的幾天前,由于意識到自民黨的前景不妙,日本政府和黨內要人紛紛發表講話力保安倍不會出局。官房長官鹽崎恭久24日在記者會上稱,參院選舉不是政權選舉,盡管有因參院選舉失利而辭去首相職位的先例,但此一時,彼一時。
但是,在野黨對擁護安倍的講話表示了強烈不滿,民主黨干事長鳩山由紀夫說,很難理解首相官邸強調的“即使失利也無需承擔責任”的論調,參院選舉無疑是對安倍政權的信任選舉。
如今勝負已定,不甘接受“停牌”命運的安倍只能寄希望于更換內閣成員和自民黨核心位置人選,以全新的體制迎接秋天的臨時國會,借此挽回局面了。
走勢:從績優滑向ST
“安倍股”的持續走跌,是對他執政300余天來的客觀評價
有人把2007年的日本政局比成股市,從牛市到熊市轉了一圈,然后變得前景莫測。作為首相,“安倍股”在上市之初受人追捧,但是經不住利空消息的反復折騰,不但跌破發行價,甚至有變成ST(特別處理)的危險。
內政利空不斷
2006年9月29日下午,剛剛當選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在眾參兩院發表施政演說,要重建日本財政,完善社會保障體制,同時開展自主外交,鞏固日美同盟,努力推進與中韓兩國的信賴關系。
距離那次演說不到3個月,安倍在內政方面試圖有所作為的想法即遭受沉重打擊。前行政改革擔當大臣佐田玄一郎因政治資金收支報告丑聞被迫引咎辭職,讓安倍內閣立足未穩便遭受重創。
此后“安倍股”的利空消息并未中止。2007年1月,厚生勞動大臣柳澤伯夫“再接再厲”,在講話中把婦女稱為“生育機器”,引發日本民眾的強烈憤怒;5月28日,農林水產大臣松岡利勝因經濟丑聞而自縊身亡,這是日本戰后發生的首起在職內閣大臣自殺事件;6月30日,防衛大臣久間章生發表美國向日本投原子彈是無奈之舉的講話,遭到在野黨和廣島、長崎市民的猛烈抨擊,被迫退閣。在7月12日參院選舉公示前后,接替松岡利勝出任農林水產大臣的赤城德彥又被查出虛報事務所經費。在人事任用上的疏漏和不查讓安倍在國民中的信任度急轉直下。
安倍對出現問題的大臣不講原則的庇護,引起普遍反感。而2007年5月發生的養老金記錄缺失問題對安倍內閣的打擊最為沉重,也是“安倍股”從績優轉為ST的分水嶺。日本共同社6月2日公布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安倍晉三內閣的支持率僅為35.8%,創下安倍政權成立以來的新低。
為了善后,聯合執政的自民黨和公明黨在國會強行通過“取消養老金時效特列法案”和“社會保險廳改革相關法案”,但消極影響并為根除。安倍領導的自民黨在參院選舉前一直陷于被動,不支持率不斷攀升,共同社7月26日公布的不支持率接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