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回顧黨的86年歷史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之時起就一直高度重視黨的對外交往工作。中國共產黨的國外政黨朋友由少及多,相交由淺至深,交往面由窄到廣。尤其是建國后,中國共產黨的對外交往工作在國家總體外交和改革開放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不斷增強。
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大致可以分為五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建黨之初到建國前。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就開始了對外交往。當時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成員,共產國際先后有十幾名代表派駐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也向共產國際派駐代表團。此外,中國共產黨還同許多國家的進步組織和進步人士建立了聯系,這些進步組織和人士以不同的形式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正義事業給予了支持和援助。可以說,建國前黨的對外交往有力推動了國際反帝反封建統一戰線的建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爭取到了寶貴的國際支持,為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和中國革命的成功做出了積極貢獻。
第二個階段為建國初期到上世紀60年代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東西方冷戰陰云密布。西方國家對剛剛誕生的社會主義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和外交孤立,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為了沖破封鎖,鞏固新生的共和國政權,爭取廣泛的國際支持,新中國決定在外交上實行“一邊倒”的政策,與社會主義陣營全面合作。
與此同時,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催生了一批主張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和政黨。社會主義陣營以及許多剛剛獨立的發展中國家的共產黨和其他進步組織希望了解中國,要求同中國共產黨建立交往。順應這種形勢,中國共產黨于1951年1月決定成立中央對外聯絡部,專門負責黨的對外聯絡工作。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中國共產黨與各社會主義國家及其他國家共產黨和進步力量建立了廣泛的聯系。
1956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八大,來自56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代表團到會祝賀。毛澤東同志在大會上說:“我們并沒有孤立的感覺,……他們走了很遠的路程,來到我國,這對于我們是一個很大的鼓舞和支持!”1959年國慶十周年時,有61個外國政黨派代表團參加了慶典。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其對外交往成為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內容,一度與外國90多個共產黨或工人黨建立了聯系并保持友好往來,極大地推動了新中國政權與國際社會的聯系,為打破帝國主義對新中國的封鎖,打開新政權的外交工作局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個階段為“文革”期間。進入上世紀60年代,國際共運發生了大論戰,中國共產黨在同國際共運中的大國主義、大黨主義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后來隨著社會主義陣營出現分裂,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關系日趨復雜。“文化大革命”期間,在“極左”思潮影響下,黨的對外交往受到很大沖擊,交往范圍日益縮小。
第四個階段為上世紀70年代末到世紀之交。中國共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與此相適應,中國共產黨的對外交往在指導思想、戰略目標、交往原則和工作方針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重大調整:明確了新時期黨的對外交往工作的根本任務是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確立了“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黨際交往原則;促進國家關系健康、穩定、全面發展,成為黨的對外交往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