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德國外交政策協會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施耐德認為,中國從總體上來說不是一個具有攻擊性的國家。誰對中國采取對抗的策略,將中國視為威脅,甚至是敵手,那么歷史的經驗表明,中國最終也就會變成他的敵人。在中國軍隊建軍80周年前夕,德國之聲記者采訪了德國外交政策協會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施耐德教授,訪談要點如下:
指責中國是不公正的
德國之聲:隨著經濟的崛起,中國也開始加快其軍隊現代化的步伐,國防預算每年呈兩位數百分比的漲幅,這一再引起西方國家的批評。特別是美國說中國在和平環境中不必要地擴充軍備,并批評中國的軍費開支不透明。您認為這樣的指責有道理嗎?
桑德施耐德:我認為這類指責是不公正的。如果將中國的國防開支與美國比較,那么你會發現這之間有極大的差距,而且是有利于美國的差距。拋開中國的官方數字,即使按照最高的估計,中國每年拿出1000億美元用于國防現代化,而美國的相關數字是5000億。由此看來,美中之間的差距非但沒有縮小,總趨勢上還在加大。另一方面,一個經濟上飛速發展的國家拓展其軍事能力,也不是什么非同尋常的事情。很多國家的發展過程都類似,美國也不例外。說中國的軍費開支不透明,這是事實。不過,軍事在我們這里也不是一個注重透明的領域。
德國之聲:中國在近期內會對美國構成威脅嗎?
桑德施耐德:你將一個國家視為威脅并推行相應的政策時,它才會對你構成威脅。當然美國和中國之間有臺灣的問題,這使美國的對華政策有別于歐洲。但所有跡象都表明,中國愿意使棘手的問題在雙邊關系的框架內得到解決,中國希望避免可能的軍事對抗。
德國之聲:那么反過來呢?中國是否將美國視為威脅呢?美國其實對中國已形成包圍圈,華盛頓與日本、印度結盟,與泰國保持密切的軍事聯系,改善與越南關系,還在中亞擁有軍事基地。
桑德施耐德:就像您所描述的那樣,在這樣的討論中,換一個視角有時候會很有助益。如果我們站在中國的角度看問題,那么就正像您所說的那樣,美國以這樣那樣的形式出現在中國的周邊。這使中國在安全政策上不免產生憂慮,并導致一些反過來又遭到華盛頓批評的反應。這就是國際政治中必須注意的平衡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