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日前坊間盛傳馬華總會長黃家定將在來屆大選到吉隆坡武吉免登區上陣,以激勵馬華的整體士氣,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也放出風聲說他將前往武吉免登與黃家定來個“王者之戰”,如果上述一切成真,將是馬來西亞政壇的一大盛事。
馬華前總秘書陳祖排博士之前曾點評當今馬華領袖“沒有勇氣到華人占多數的議席上陣”,不復當年馬華前總會長李三春在黑區芙蓉擊敗行動黨主席曾敏興的氣魄,如今看來陳祖排這番話已收到相當程度的回響和反應。
兩黨相爭有利巫統
有人評論馬華公會是如假包換的華人政黨,但高層領袖似乎都是在混合選區上陣,不敢到華人占多數的選區與反對黨一爭高下。其實,反過來看看,行動黨號稱是多元種族政黨,華人黨員占了絕大多數,其國州議員全都是在華人占多數的選區中選的。如果行動黨人譏笑馬華身為華人政黨卻得不到華人支持,馬華一樣可以反譏行動黨身為多元種族政黨卻得不到多元種族的認同,都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對改善馬來西亞的政治生態毫無助益。
馬華是“單一種族政黨,多元種族路線”;行動黨卻是“多元種族政黨,單一種族路線”。既然大家都是“名不正言不順”,每次大選都“師出無名”,無論誰勝誰負,也改變不了巫統的一黨獨大的局面。從巫統的角度看來,兩大華人政治勢力互相廝殺、削弱,對鞏固巫統的地位是有利無弊的。
馬華高層領袖患上“恐華癥”不是沒有原因的。1969年一役,馬華四位內閣部長中就有兩個在反風大起之下落敗,在內閣影響力迅速滑落,工商部長一職從此一去不復返,財政部長一職也在陳修信退休后落入巫統手中。當時大多數馬華候選人落敗的選區都是華人區。華人區從此成了馬華的夢魘。
反觀行動黨,多年來的“監督工作”主要是抨擊著巫統的施政弊端,大選時卻沒有與平時大力抨擊的的巫統對陣,反而去挑馬華民政的選區來打,其中選的領袖都是在華人區勝出的,那些去了混合區的都鎩羽而歸。
公正黨是第三選擇
馬華和行動黨,各有各的困境,不少華裔知識分子也在思考著“第三條道路”,以便突破種族政治的舊框框。這些華人知識分子當中,絕大部分都不滿執政黨,他們固然不會加入馬華,但他們也識破行動黨的變相種族政治,也不屑與行動黨為伍,他們唯一的選擇就是公正黨。
但最近公正黨黨選中,西馬華人領袖在最高理事選舉中全軍覆沒,使公正黨內的華人政治力量更趨式微,與行動黨的議席談判更加沒有籌碼。雖然安華指定副主席李文材負責與行動黨談判議席的事項,但以李文材為首的公正黨華人派系為了與行動黨爭奪華人較多的選區來上陣,肯定會和行動黨來硬的,因此林冠英的最佳策略就是繞過李文材直接找安華來談,安華為了顧全反對陣線的大局很有可能會犧牲黨內華人派系的利益。
行動黨高層其實心里很清楚,馬華絕對沒有能力消滅行動黨,真正會讓行動黨衰退的是同在反對陣線的公正黨,若越來越多華人精英選擇加入公正黨,行動黨遲早會因人才枯竭而弱化,因此行動黨將公正黨華人黨員視為威脅也不足為奇。
總之,大馬華人仍然在舊框框的政治里兜圈子,來屆大選時該怎么辦?到最后還是老話一句:憑自己的政治智慧來投票吧!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