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9日芬蘭《赫爾辛基日報》上發表的相關報道(部分),徐文艾一行偽造的邀請函被報紙突出處理,其中的簽名和所擬參訪學校純屬子虛烏有。李櫻子/供圖


公款出國旅游,因徐文艾事件再次成了千夫所指。
“我不知道中國怎樣看待這些事情,但如果有人在芬蘭玩這個游戲,那么這就會是他們的最后一次商務旅行”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撤職!8個多月后,安徽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徐文艾終于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將其拉下馬的根由,源自一場“出口轉內銷”的鬧劇。
2006年11月20日,徐文艾率一支10人“公務考察團”抵達芬蘭赫爾辛基機場,他們計劃從此開始為期10多天的北歐之旅。但在入境檢查時,被查出其所持的芬蘭司法部邀請函系偽造,一行人當即被拒絕入境,第二天被遣送回國。
8月7日,中紀委的通報為徐文艾事件定性:以公務考察為名,率隊公款出國旅游,并因持偽造的芬蘭司法部邀請函入境被拒,鬧出“國際丑聞”。
芬蘭媒體跟進報道
兩天后,芬蘭發行量最大的報紙《赫爾辛基日報》即迅速跟進,不僅在A版詳細報道了徐文艾事件的前因后果,還將其偽造的假邀請函影印件刊發在報紙上。報道援引芬蘭邊檢中國事務聯系人的話稱,去年秋天還以為中國公款旅游來芬蘭的人數會增多,不過由于徐文艾被處罰,“這種情況應該會少下來”。
“他們認為這是中國第一次因為公款出國旅游而懲罰官員。”赫爾辛基大學中國留學生林鐺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芬蘭邊檢中國事務聯系人還表示,中國公費旅游很普遍,經常有人借訪問學習之名拿著納稅人的錢出去旅游,“這在廉潔指數全球第一的芬蘭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這已經不是芬蘭報紙第一次關注徐文艾事件。早在去年11月事發后,包括芬蘭新聞社(STT)、《地鐵日報》、《新聞100》等媒體就曾對中國公費旅行團丑聞進行過集中報道。芬蘭新聞社當時引述赫爾辛基邊防局負責人皮波寧的話說,通常情況下,一旦他們(中國考察團)收到度假和旅行的資金,有關的會談項目就會被取消。“我不知道中國當局怎樣看待這些事情,但如果有人在芬蘭玩這個游戲,那么這就會是他們的最后一次(商務)旅行。”皮波寧說。
在芬中國人自嘆丟臉
“真丟臉啊。”8月10日,《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登錄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中國留學生的QQ群后,發現那里對此話題的討論正熱火朝天。國內媒體的相關報道,在一些留學生聚集的論壇里也被廣泛轉載,留學生們類似的跟帖感嘆不時映入眼簾。
作為全球最清廉的國家之一,“貪污是可恥的”觀念可以說已經滲透到芬蘭人的日常思維中,有評論甚至表示,芬蘭政府干凈得已經快要讓人們忘記還有腐敗這回事了。自己的同胞在如此廉潔的國家發生丑聞,中國留學生們的感受可想而知。“我認識的芬蘭朋友都問我,這在中國是不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已經來芬蘭兩年的中國河北籍留學生王山山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她的芬蘭同學都覺得這件事情不可理解。
事實上,不僅中國公務員公費出國旅游,中國其他的一些貪污腐敗案件也時常見諸芬蘭媒體。“近年來一些比較著名的貪官,他們都會報道。在報道鄭筱萸案的時候,芬蘭的一家電視臺還提到了逃到國外的賴昌星、高山等人。”王山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