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翔升10006”飛機正在展示飛行降落滑行進場。美國暫時擱置售臺F-16C/D,為了填補戰力空缺,臺空軍已著手向漢翔公司進行采購“雄鷹”的作業。(臺灣《聯合報》圖片)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因臺灣當局推動“入聯公投”,暫時擱置對臺F-16C/D戰機軍售,但由臺軍工單位漢翔公司研制的IDF戰機改進的“雄鷹”戰機可能敗部復活。據臺媒報道,為了填補如果無法獲得F-16C/D的戰力空缺,臺灣空軍已著手進行采購“雄鷹”的建案作業。
雖然臺空軍目前還將希望寄托于美國和臺灣地區選舉結束,認為屆時政治情勢改變,F-16戰機采購案可能出現轉機,但臺空軍相關官員也表示,目前不宜把話說死,空軍能做的,是做好各種可能性評估,完全以“雄鷹”取代F-16也納入其中。
據報道,漢翔公司耗資70億元新臺幣,花了7年時間,在今年3月完成“翔升計劃”,根據IDF“經國號”戰機,研制兩架升級版的IDF,并由陳水扁命名為“雄鷹”,原本臺空軍并不打算采購“雄鷹”,但在美國拒售F-16C/D的情況下,“雄鷹”敗部復活的機率大為增加。
漢翔董事長馮世寬目前也積極地推銷“雄鷹”戰機,他表示,“雄鷹”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掛載的武器多,美國很多武器都不賣給臺灣,但翔升搭載的武器都是臺灣地區“中科院”研制的,軍方想要什么,漢翔都可以滿足軍方的要求。
報道稱,盡管外界對IDF引擎推力不足存疑,但本身飛過IDF的馮世寬說,他比任何批評IDF性能不好的人都更了解IDF,在他認為“經過翔升計劃提升后的‘雄鷹’,比美國最新的F22‘猛禽’戰機都更符合臺灣需求”。
在翔升計劃下,漢翔打造了兩架全新的“雄鷹”戰機,每架造價4500萬美元,馮世寬表示,臺空軍將現有的IDF交給漢翔,提升為“雄鷹”戰機,每架絕對不超過1000萬美金,經濟效益最高。
臺媒報道表示,臺空軍官員表示,發展“雄鷹”戰機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經國號”戰機面臨零附件“商源消失”的問題,也就是部分戰機上使用的零附件,目前已經買不到了,因此需要借著研制“雄鷹”戰機,做出可供替換零件、系統,這部分任務非常成功,未來臺空軍將運用“雄鷹”機的成果做為藍本,對“經國號”戰機進行改裝、升級。(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