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永圖

中國日報網環(huán)球在線消息:“西方個別媒體妖魔化‘中國制造’的言論長不了”,8月28日,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在上海接受《重慶晨報》記者專訪時力挺“中國制造”:“中國制造”有大量產品已經占到了全球50%以上的市場份額,西方國家不可能不使用“中國制造”。
中國企業(yè)須過幾道坎
昨天,“整合·跨越——國際化戰(zhàn)略與中國企業(yè)的機遇和挑戰(zhàn)”論壇在上海召開,龍永圖、保育鈞、梅新育、吳曉波等大批國內知名的財經專家學者參會,并圍繞“中國企業(yè)如何進行有效資本輸出”、“中國如何打造自己的跨國公司”等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來自商務部、浙江省和俄羅斯的官員代表也出席了此次論壇。
龍永圖說,像Made in china的皮鞋已經占到世界總產量的60%%,微波爐等小家電生產也占到全球產量的50%%以上,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制造的大國地位。但他同時表示,要讓中國制造從大國變?yōu)閺妵袊髽I(yè)必須要邁過幾道坎。
取得參賽權是關鍵
第一道坎就是國際標準。“就像奧運會一樣,必須取得參賽資格才能上場”,龍永圖說,現在歐美國家就是以中國制造不符合國際標準為借口,設立貿易技術壁壘。據商務部統(tǒng)計,僅2002年國內企業(yè)受技術壁壘影響的外貿損失就達170億美元,相當于當年出口額的5.2%%。事實上,國際標準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屏障。
據悉,目前中國企業(yè)破解國際貿易壁壘時大致有三類手段:一是繞開,即證明進口國標準不能覆蓋自己的產品,比較被動;二是積極應訴,但成本較高;三是臨時投入巨資達標,風險很大。龍永圖告訴記者,現在又出現了第四種手段,比如溫州的鞋企康奈集團,就與世界鞋類認證專業(yè)機構SATRA合作,全面參與制定鞋業(yè)國際標準,這是破解技術壁壘的主動出擊戰(zhàn)術。
掌控國際定價權
“中國像微波爐等家電產品占有一半以上的全球產量,但海外定價權卻不在自己手里,權利交給了國外經銷商,這是大忌”,龍永圖告訴記者,定價權是中國企業(yè)走向國際化必須邁的第二道坎。
他舉例說,頂級品牌HugoBoss的襯衣,在美國紐約第54大街的售價高達120美元,但其中有60%%的利潤給了銷售渠道商,30%%歸了品牌商,制造商拿到的只有區(qū)區(qū)10%%,沒有自主定價權,大部分處于產業(yè)鏈下游的中國企業(yè)都無法成功樹立品牌,只能淪為貼牌制造商。
“實際上,中國企業(yè)只要團結起來,以強大的市場份額奪回定價權,并不難”,龍永圖說。
人民幣升值后要多進口
龍永圖還提醒中國企業(yè),打入國際市場不能光靠出口,還要多進口,尤其是面臨人民幣升值后,這是一大轉變。“以前,國外企業(yè)都懂得從中國進口價格低廉的原材料,再加工成成品,而中國企業(yè)多以出口為載體,但現在要改變了”。
他告訴記者,人民幣升值后,中國企業(yè)要學會多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半成品以及專利等技術,使自己的產品更快實現飛躍,這是打入國際主流市場的一大戰(zhàn)略。(來源:新華網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