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會不會有一個確定的對華政策?隨著2008年美國總統選戰的開始,中國話題正逐漸升溫,許多人可能會想,下屆美國總統的對華政策也許會隨著辯論的深入而走向確定。實際上,這是不大可能的。當美國說一個崛起中的、不確定的中國的時候,其對華政策也同樣表現出巨大的不確定性。在冷戰時期,美國對付蘇聯有明確的政策,即全面遏制和戰略競爭。然而,美國目前為止還沒有,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也很難制定出如同冷戰時對蘇政策那樣清晰的對華政策。中國也要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做好與一個沒有對華確定政策的美國打交道的準備。
美政策圈討論反映出不確定性
和以往不同,正在展開的選舉中,不僅政治人物在關注美國對華政策,普通民眾也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最近發生的中國產品質量問題直接關系到美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加之事件背后各種政治力量的推動和媒體的大肆炒作,中國問題已經成為美國上下普遍議論的話題。可以預見,在明年美國總統競選中,有關中國的爭論會較以往更加激烈。
與政界和社會關切中國相配合,美國的一些智庫紛紛開始關注與明年大選有關的各項內政外交的重要議題,為競選人薦言獻策。從已經發表的幾篇政策報告來看,盡管大家都建議總統候選人或下屆美國政府應盡早考慮和制定明確、毫不含糊的對華政策,但很難說各方面可以達成共識,主要的政策建議包括:繼續執行目前對華政策上所謂的“兩手”(“hedge”)策略,即既接觸又遏制;從雙邊、多邊和意識形態三個層面處理中美關系;在安全方面強化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多邊合作;注重建設美國在亞洲的軟力量,爭取人心,鞏固和盟國的關系;爭取進入諸如“10+3”、東亞峰會、上海合作組織等亞洲的區域性多邊機制;在人民幣匯率、對華貿易逆差、保護知識產權、中國軍力建設、民主、人權等方面進一步對華施壓,促進中國內部變化;通過經濟援助等手段在亞洲努力傳播美國的民主理念和新自由主義等。
上述很多說法近年來一直流行于美國對華政策智庫圈,一些觀點可以在去年出臺的“普林斯頓計劃”中找到影子。當然也有一些建議很明顯是為了應付大選來設定的。不管總統大選會如何進行,但對華政策總離不開這些已經提出的主要問題。到目前為止美國政策圈對華政策的討論本身就反映出了美國對華政策的不確定性。
中國會受到來自美國的非常大的壓力
在冷戰時期,美國對付蘇聯有明確的政策,即全面遏制和戰略競爭。然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美國還很難制定出如同冷戰時對蘇政策那樣清晰的對華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以及中美兩國間的相互依存在日益增加。如果說相互孤立是冷戰時期美蘇兩大集團的結構性因素,那么相互依存是今天中美兩國關系的一個基本結構。盡管這個結構還處于變動之中,但也呈現出相對穩定的趨勢。中美雙方要回到相互孤立的結構,都會付出巨大無比的政治和經濟代價。也就是說,美國對中國的過度強硬也將損害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當然這也適用于中國的對美政策。
但為什么在這個相對穩定的結構狀態下,美國的對華政策表現出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呢?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這個問題。首先是這個結構本身還處于變動狀態,變化自然產生不確定性。其次,這個結構意味著中美雙方的接觸面越來越廣。接觸越多,摩擦也自然增加。這也表現在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關系上。當然,摩擦并不見得完全是消極的。因為解決摩擦的方法隨著接觸面的增多而增多。但更為重要的因素是美國希望在這個相互依存的結構下來促動中國的內部變化。
美國對華政策的不確定性意味著中國會受到來自美國的非常大的壓力。正是由于相互依存,美國擁有更多的機制和手段來影響中國和對華施壓。近年來,中美兩國間的互動平臺和對話機制越來越多,但同時也使得兩國間的摩擦進一步凸現。在美國和歐洲一些國家看來,中國未來的發展存在不確定性,他們都希望引導或者迫使中國朝著對他們有利的方向發展。因此,給美國總統候選人的很多建議都體現了新保守主義色彩,主張推動在中國實現類似政權更迭的內部變化,同時促成亞洲“小北約”,以應對中國崛起的不確定性。
無法找到一個“一攬子”的解決方案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近年來,中國努力與國際接軌,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并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世界經濟體系代表著資本的利益,而全球資本對中國而言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外來資本在中國市場上獲利,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把中國納入世界經濟和全球資本的體系,使得中國與外部世界相互依存,并遵守國際上那些既定的規則。另一方面,全球資本也對中國的內部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要求中國朝著它所謂“正確”的方向發展。因此,不管明年美國大選后誰將入主白宮,新一屆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都得按照這個大方向走。可以預見,各種政策建議都離不開兩個宗旨。第一,用各種多邊或者雙邊機制來消化所謂中國崛起給美國帶來的不確定性。第二,用多邊或者雙邊機制來促使中國內部變動,使得中國朝著美國所希望的“正確方向”發展。
當然,在這個大的構架內,民主黨或者共和黨執政對美國的對華政策會有不同的影響,因為兩黨的政策側重點會有所不同。例如共和黨傳統上比較注重商業利益;而民主黨比較重視意識形態,比如人權和民主,或傾向將這些問題與貿易掛鉤。
中國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應付美國對華政策的不確定性。中美兩國的相互依存狀態一方面決定了兩國的關系是一個相互影響、相互轉型的過程,另一方面也促使兩國直面對方的不確定性。兩國之間,很難制定出“一攬子”的對華或者對美政策。同時,中國的對美政策也無疑具有硬的和軟的兩面,就是說在核心國家利益上不能妥協,但也必須在其他領域和美國全面接觸,求得問題的妥善解決。無論美國還是中國,在相互依存的狀態下,雙方都不能簡單地把所有問題都聯系起來,找到一個“一攬子”解決方案,而只能針對具體情況下的具體問題,逐個解決。(作者分別是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研究主任,諾丁漢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研究生。)(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