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以來,現在已有150余所孔子學院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傳播中國文化和推廣漢語教學的全球品牌和平臺。美國《僑報》評論認為,孔子學說走向五大洲,正是孔子“四海之內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思想的現實實踐。
該報刊文稱,孔圣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幕后推手是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其制定的2003年至2007年發展規劃——《漢語橋工程》,目標之一是要讓孔子學院遍地開花,“每一所孔子學院都將成為溝通當地與中國的一條紐帶,這一條條紐帶將共同搭建溝通世界與中國的漢語橋”。
當然,國家漢辦之所以有這樣的雄心和信心,是因為“漢語熱”正在全球方興未艾。
據不完全統計,在影響世界的國際組織、跨國公司、海外媒體和世界知名大學中,有上百家擁有中文網站和網頁。美國國務院信息局中文網工作人員說:“隨著近年來中美間的不斷合作和交流,美國人中掀起一股學習漢語文化的熱潮,就像中國的重要官方網站不能不設英文網一樣,美國也不能不設立中文網頁。”
據統計,全球學漢語的人數已突破3000萬人,國家漢辦預測,到2010年這一數字將達1億。
推廣漢語、傳播中華文化,兩千歲高齡孔子再度周游列國,擔當起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文化使者。
“對于海外普通民眾來說,孔子就意味著中國,是一個重要的象征。”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漢學家羅梅君這樣認為。
“中國在境外成立孔子學院,其高明在于不再是被動地等待留學生來華,而是有意識地培養發揮哈佛大學學者約瑟夫·奈所謂的‘軟力量’”。新加坡《聯合早報》如此評論。
文章也指出,當然,中國5年來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孔子學院僅僅只是其中的一個亮點。
貴州大山里的孩子熟練地操控著電視遙控器,廣州數百萬農民工同城里人一樣享受著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致力于為青少年打造“綠色通道”的文化環保工程正全面鋪開,美國肯尼迪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回蕩著憨樸的中國民謠,法國凱旋門前掛起了吉祥的大紅燈籠,沉浸在“中國年”里的俄羅斯朋友正嘗試用剛剛學會的漢語交流,遙遠的挪威觀眾欣喜地與中國觀眾一同欣賞“中國大片”的首映……
5年來,中國與世界更加融合。波音、別克、微軟、麥當勞、肯德基、哈利·波特,中國民眾日益感受到和美國交往的便利。電視、打火機、圣誕飾品、武術、剪紙、旗袍、姚明,美國民眾也在盡情享受“中國風”。
不只是美國,全世界都在驚呼:“古老中國正在煥發生機!”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