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知名國情專家、清華大學教授胡鞍鋼在中共十七大召開之際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中國提出的互利共贏戰略是一種新型的合作開放戰略,也是可長期持續的開放戰略。
在十七大開幕式上,胡錦濤表示,中國將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我們將繼續以自己的發展促進地區和世界共同發展,擴大同各方利益的匯合點,在實現本國發展的同時兼顧對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正當關切”。
“互利共贏的核心就是‘得道多助’——兼顧本國利益和別國利益,兼顧自身利益和世界利益。”胡鞍鋼說。
這位專家認為,胡錦濤關于互利共贏的闡述,更清楚地界定了中國和其他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關系。這是中國領導人向全世界作出的鄭重的政治承諾。
胡鞍鋼進一步指出,互利共贏不同于新老殖民主義的擴張掠奪的對外戰略,也不同于傳統資本主義的“自利獨贏、贏家通吃”的對外戰略,而是一種新型的合作開放戰略,也是可長期持續發展的開放戰略。
經過改革開放近30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經濟大國、貿易大國和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國。
世界銀行的研究表明,1990-2005年間,中國對世界新增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貢獻率為28%,居世界首位。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同時也是最大利益相關者,所以中國對世界的看法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胡鞍鋼說。
他說,未來15年是中國由世界大國向世界強國轉變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到2020年之后中國進入國家發展生命周期的強盛期。
胡鞍鋼說,“互利共贏正是中國為今后全面對外開放所制定的智慧的、積極的、合作的新戰略。”
在這位國情專家看來,互利共贏的提出有強烈的國際背景。胡鞍鋼說,今日之中國成為世界輿論關注的焦點,“中國機遇論”與“中國威脅論”并存,亟待中國作出回應。
“雙贏是雙邊,多贏是多邊,而共贏是讓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來分享中國經濟發展成果。”胡鞍鋼說,“中國發展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只有多助共贏,才能讓中國面臨的國際挑戰更多地轉化成機遇。”
(來源:新華網 記者: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