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構建和諧社會,首要是‘富民’。”十七大代表、南京市委書記羅志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十七大報告提出,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不發展、慢發展無以安居樂業,不全面、不協調難有社會和諧。富民是發展的最終目的,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绷_志軍說。
羅志軍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強大的物質基礎是第一位的?!叭嗣袢罕娮畲蟮脑竿褪歉辉?。”
羅志軍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東部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南京不斷推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探索。2005年,南京在全國比較早地出臺了《關于構建和諧南京的意見》,2006年,制定了《關于構建和諧南京的實施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工作路徑和50條具體措施。今年5月,又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和諧社區建設的意見》,提出在“十一五”末,全市90%以上的社區要達到和諧社區標準,把社區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幸福家園。“我們正在努力探索一條南京特色的和諧社會建設之路?!?/p>
羅志軍向記者介紹了這樣一組數據:在南京,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從2002年的9157元上升到去年的17538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從4579元增加到7045元。城鎮基本養老、失業、基本醫療三大保險覆蓋面由2002年的81.3%提高到去年的97.3%,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2002年的21.4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29.08平方米。
“南京的實踐證明,富民是執政之要、和諧之基。在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程中,南京還是要堅持富民優先,實現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讓更多改革和發展成果惠及廣大群眾。”羅志軍說。
(來源: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記者:張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