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促和諧
在學習討論中,上海市教育系統干部群眾一致認為,教育是民生大事。上海市教委領導表示,將繼續推進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合理布局優化教育資源,提高和改善本市幼兒園辦學條件,緩解幼兒入園矛盾,基本滿足市民對學前教育多樣化和資源均衡的需求。徐匯區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將繼續貫徹“建峰填谷”思路,進一步夯實基礎教育,提高薄弱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每年教育投入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將保證在15%以上,要在完善學校硬件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師資力量等方面的配置。
“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十七大報告提出的這一目標,反映了醫療衛生事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上海市衛生局黨委書記、局長徐建光表示,《報告》使我們進一步明確了衛生事業的發展方向。未來五年,上海衛生工作的具體目標是,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實現“兩個率先”——率先落實國家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率先建立比較完善的四項基本制度:覆蓋全體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基本藥物制度和科學規范的公立醫院管理制度。二要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兩個能力”——提高預防控制重大疾病的能力,提高應對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三要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促進“兩個發展”——發展普及基本醫療服務,發展做強高端醫療服務。四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實現“兩個理順”——理順醫藥衛生行政管理體制,理順衛生行政部門的全行業、屬地化管理職能。
要讓群眾在滿足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享受到豐富的精神食糧。上海群眾文化藝術館館長孟平安說,社區文化的真正繁榮需要社區居民人人參與、人人共享,要盡快建立以社區居民需求為導向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同時跟蹤文化服務管理決策的實施過程,使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群藝館不僅要組織專業團體下社區、下基層進行公益性演出,還要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文化活動,扶持、搭建百姓展示平臺,使人民群眾成為文化的消費者、傳播者、創造者。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以共同的理想和時代精神為基礎。著名作曲家呂其明說,《報告》鮮明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讓人振奮和欣慰。文化領域的創作者、表演者、運作者、服務者,應該增強文化建設的使命感,不但要在作品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主流意識形態,也要意識到自己作為公眾人物的社會形象、文化形象、道德形象,以實際行動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和傳播。
要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上海市文廣局黨委書記陳燮君表示,要深刻領會落實十七大精神,用保護促傳承,加大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說,滬劇作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中唯一的上海地方戲,理應發揮更大作用。在文化建設新高潮中,我們要以創作精品力作來弘揚中華文化,讓人民群眾共享更多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
十七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上海文廣演藝中心副總裁俞素琴學習討論時認為,這對于上海著力建設文化大都市具有很強的指導性。中心將充分調動和整合屬下單位,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和完善,增強申城文化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也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喜聞樂見。上海城市舞蹈公司副董事長孫明章表示,目前上海民營的文化運作、創制力量日趨活躍,應該充分發揮其創新能動性,為提升申城文化原創水平、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提供有力支持。
宏圖繪就,意志堅定,腳步鏗鏘。大家認為,黨的十七大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前途更加輝煌。我們一定要把大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實踐中去,切實推進社會建設,做好上海“軟實力”這篇大文章,把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貫穿于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來源:解放日報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