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法新社消息 參加在印度舉行的國際宇航聯大會的一位日本空間科學家2007年9月27日說,日本將再開展兩項月球探測任務,隨后將通過國際合作把人送上月面。作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日本本月成功發射了其首個月球軌道探測器“輝夜姬”(又稱“月女神”),在與中國和印度的探月競賽中占得了先機。中印也在準備發射自己的探月衛星。
“輝夜姬”項目首席科學家加藤學說,日本下一次發射月球探測器將是在2012年,屆時將使一個機器人裝置在月面上著陸。2018年,該國將再發射一個探月器,并爭取能使其成功返回地球。他說:“我們正在研究載人探測的問題,但希望在這方面開展國際合作。”他說,載人探測之后有可能向月球上殖民。他還說,各國之間的探月合作應按照國際空間站的模式進行。國際空間站是正在由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和歐洲在軌組裝的一座科研實驗室。
在印度海德拉巴舉辦的為期5天的國際宇航聯大會9月28日結束。在新一輪空間探測熱潮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國航天局在會上討論了月球乃至火星探測任務。中國準備在今年底之前發射一個月球軌道器,而印度也將在明年3~4月份發射其探月衛星。兩國還計劃對月球開展載人探測,以開采氦3等月球資源。一些專家認為,氦3有可能是解決地球能源短缺問題的一條出路。中國9月26日說,它準備在2020年后送人登月,并在那里“長期停留和生活”。
加藤說,對日本來說,由于美國要在2018年前后才會派人重返月球表面,載人探月的機會要在2020年后才會出現。他說:“或許我們可以同中國和印度合作,但為此還要經過大量的磋商。”他提醒不要對月球上可開采的資源抱過大的期望。他說,即使確有資源可用,也有可能無法接近或開采。
9月14日發射的“輝夜姬”探測器將開展為期1年的月球探測活動。它是自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結束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探月行動。加藤說,該探月器將把月球的高清電視圖像發回地球。它耗資550億日元(4.78億美元),由在100公里高的軌道上繞月飛行的主衛星和兩顆子衛星組成,將采集有關化學元素和礦物分布的數據,研究月球引力場和環境,同時尋找構成水所需的氫。
日本還計劃向水星、金星和木星發射探測器,并準備與歐空局就一項火星探測任務開展合作。(來源:中國探月網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