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大陸商品在圣普很受歡迎。圖為當地老百姓在搶購中國大陸產服裝。張崇防/攝

走進臺灣在非洲最小“邦交國”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是臺灣在非洲五個的“邦交國”之一。作為世界上最貧窮、最依賴外援的國家之一,在臺灣“金元外交”的攻勢下,1997年5月6日,該國宣布同臺灣“建交”。近日,《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飛赴圣多美島,感受這個遙遠非洲小島上的風土人情,發掘中國大陸企業和商家在當地的影響力。
陰影下的非洲島國
國家小、政黨多,這些政黨整天吵吵嚷嚷,無法就重要問題達成一致。
當地觀察家認為,正是這種西方式“民主”讓該國難得平靜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位于非洲中西側的幾內亞灣東南部,由圣多美、普林西比以及羅拉斯、卡羅索等14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只有1000平方公里,人口約14萬,是臺灣在非洲的五個“邦交國”中最小的一個。
作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圣普得到了臺灣當局的“青睞”。近日,《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飛赴圣多美島,感受遙遠非洲小島上的風土人情。
滿眼都是未開發的熱帶雨林
11月,正值圣多美島的小雨季。每天早上6點至10點,往往是艷陽高照,其后便是云彩出岫,山雨欲來。中午前后即迎來傾盆大雨。陰雨天氣要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屆時云開霧散,晚霞燒紅天空,白浪、沙灘、椰林鍍上了一層金色。
記者一行3人,乘車在圣多美島的山路上蜿蜒。云時聚時散,雨時下時停。這里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路兩邊的熱帶雨林。目光所及之處,盡是高大的喬木、低矮的灌木和成片的芭蕉林。早就聽說這里森林資源豐富,原始熱帶雨林覆蓋率高達65%,當親眼看到這種原生態時,仍是驚嘆不已。
沿途偶爾能見當地人居住的房屋。它們完全不同于在其他很多非洲國家隨處可見的圓形草頂房,而是木制的閣樓。這些閣樓就建在路邊的芭蕉林中,成熟的芭蕉幾乎挨著窗口,伸手可及。
據說,該國51%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可耕地面積近5萬公頃,主要經濟作物有可可、椰干、咖啡、棕櫚仁等,但沿途很難看到耕作的痕跡,滿眼看到的只有未經開發的熱帶雨林。
居民享受免費教育和醫療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國家雖窮,卻實行中小學免費教育。全國共有85所中小學,沒有大學。政府注重師資培訓,并聘請葡語和英語教師在各中學執教。此外,國家每年還選派留學生到國外深造。
2004年2月,圣普對教育體制進行改革,小學義務教育由4年改為6年。由此帶來的成果就是文盲率的明顯下降,現在只有17%,遠低于其它非洲國家。雖然該國只有3所醫院,當地居民卻可享受免費醫療,人們到醫院就診以及住院全部免費。
當地人平均壽命69.4歲,是非洲有名的長壽國。醫學專家認為,島上氣候好,空氣中沒有污染物以及當地居民只吃新捕撈上來的魚蝦,是他們長壽的秘訣。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地沒有遠洋捕撈船,只靠特有的獨木舟在近海捕魚。絕大多數的家庭中沒有冰箱之類的制冷設備,當地人每天只會吃剛打撈上來的新鮮魚蝦。遇到天氣不好,獨木舟無法出海,居民就沒有魚蝦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