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政部中國特使表示,對話將主要涉及五個方面。中美應在該對話框架下充分合作,抵制各自的保護主義傾向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美國財政部中國問題特使霍爾默(Alan Holmer)周三(11月14日)晚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后舉行的小型記者會上表示,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SED)將于12月12日和13日在北京舉行。
霍爾默在之前的演講中表示,對話議程主要將涉及五個方面:監管透明度、加強節能和環境保護、保護和鼓勵創新、食品和產品安全,以及包括匯率和宏觀經濟政策、市場準入、金融市場發展和開放在內的重大經濟問題。
霍爾默此次訪華是為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打前站。他還將于周四下午造訪上海。但他沒有透露與之會談的官方機構以及會談進展細節。
在被問及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有何新看點時,霍爾默說,“如果從長期的角度來看,變化不會太多。”
較之今年5月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的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此次戰略對話的議程中首次列入了食品和產品安全問題。霍爾默認為,這正是SED的一個成果,“當問題來臨的時候,我們提供了一個對話平臺”。
在從長期和宏觀的角度闡釋了中美雙邊經濟關系之后,霍爾默綜合盤點了美國對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三大核心目標:建立合作新習慣、加快中國經濟轉型、積極鼓勵中國在國際往來中承擔其對世界的責任。
霍爾默表示,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目標之一就是通過合作對話保持中美關系的穩定,抵制中美都存在的保護主義傾向。
在回答關于環境產品存在的高關稅的提問時,霍爾默表示希望通過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框架在取消環境產品高關稅問題上達成一致。“如果我們談環境保護,為什么還要有2%-26%的關稅呢?”
霍爾默進一步指出,中國在經濟轉型期面臨的重大風險之一是,政府的行動不夠迅速,無法及時采取政策手段處理其經濟增長模式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的不平衡;針對中國在國際社會中應擔負的責任,霍爾默闡釋,美方強烈支持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擁有更多的投票權,希望通過創造政治空間和發展機制能力來應對商業活動中出現的新問題。
就人民幣升值問題,霍爾默重申中國需要有更為靈活的價格機制,其中包括靈活的、市場驅動的匯率,“匯率靈活可以使貨幣政策——這一指導經濟最有力的手段——集中在保護價格和金融穩定方面。”他并表示,協助中國發展更為現代和高效的資金市場,將有助于中國更快地走向市場決定的匯率價格。
在回答《財經》記者提出的保爾森在國會面臨的壓力愈來愈大的情況下是否會改變其對話態勢時,霍爾默回答:“沒有,確實沒有變化。保爾森部長依然是強力支持美國貿易和投資的開放的。他為此所做的一部分就是保證國會不會通過妨礙貿易和投資的法案,他在對國會的陳辭中依然很堅定。”
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博士在評論中說到,中國金融領域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在于,資本過剩的同時也擁有過剩的勞動力,如何對這些資本進行有效的投資,他希望美方能提供更為廣泛深入的協助和合作。
在霍爾默演講之前,高盛負責美國投資的首席戰略分析師艾比·科恩(Abby Joseph Cohen)在清華做了題為“全球主題和風險”的演講。《財經》記者了解到,科恩將于近日拜會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樓繼偉。科恩向《財經》記者表示,對于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她認為,基本問題是,美國希望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國商品,接下來才是匯率問題。(來源:《財經》網絡版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