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2006年1月13日至14日,剛上任不久的美國商務部助理部長薄希金特別到廣州訪問,了解廣州和廣東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其間,更與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會面,討論如何加強中美兩國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合作。薄希金表示,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中國已經邁出了第一步。
驚嘆廣東經濟發展
在14日舉行的記者會上,薄希金對廣東經濟在全國的領導地位表示了肯定。“我從香港坐車過來廣州的時候,有人告訴我,一路上我經過了6萬間工廠!”薄希金驚嘆道,“廣東地區商品的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5%。廣東不僅對中國具有重要重大的經濟意義,在世界經濟舞臺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廣東的經濟領導地位,不僅體現在企業上,也體現在政府的領導上。”
事實上,據經濟普查后的數據顯示,2005年,廣東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2.4%,經濟總量約占全國的12%,穩居全國首位。截至2005年底,廣東生產總值和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都突破2萬億元,外貿進出口額超過4000億美元。
薄希金在驚嘆廣東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廣東寄予了厚望:“我知道中國有個5年計劃,其中就包括和諧發展。我希望廣東的經濟技術能夠營造和諧發展的環境。”
肯定廣東政府的努力
薄希金此行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加強中美兩國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的合作。為此,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接見了薄希金,向其展示了廣東省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并表示愿意與美方加強合作。對此,薄希金表示,曾擔任新聞記者的宋海副省長對盜版行為也是深惡痛絕,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有較深的了解和體會;廣東省政府的態度十分開放和積極,雙方達成共識,為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確保創新的科技、思想得到保護而努力,消除盜版,鼓勵創新。薄希金也意識到,保護知識產權,美國不僅要和中國的中央政府緊密合作,同時也要和各級地方政府保持良好的溝通關系。
中國企業家意識加強
薄希金還與代表媒體、環保、制造業等行業的中國企業負責人會面。薄希金高興地看到,中國企業家在知識產權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都表示,希望有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確保企業的創新能得到保護。“一直以來,提到知識產權,人們只會想到音樂、電影、軟件等方面。其實知識產權的范圍十分廣泛,包括了所有的創新的東西。美國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創新的技術和產品所擁有的權利來實現的。”薄希金表示,現在中國的企業家也意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與中國企業家會談后,我們都有一個共同愿望,就是希望日后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夠得到保護,能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發展。”
中國邁出了第一步
自從加入WTO以后,中國已經逐漸建立起符合世貿組織規則、更加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對中國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前總干事鮑格胥先生有一句評價:中國用了短短幾年的時間,走完了其他許多國家上百年的路程。而薄希金也對中國的努力表示了肯定:“中國加入了WTO,并為此修訂了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中國邁出了第一步。”他還列舉了俄羅斯與烏克蘭的例子與中國作對比:“俄羅斯和烏克蘭也正申請加入WTO,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足,成了他們申請過程的絆腳石。他們還沒有邁出那重要的第一步。”但他同時表示,中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還需要在立法打擊盜版方面加強力度。
背景資料
薄希金簡介
薄希金畢業于華盛頓與李大學,獲新聞學學士學位,此后在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獲法律博士學位。薄在私營部門工作多年,擔任過JeffersonPartners公司董事,VenCatalyst公司創始人兼總經理,及Idealab公司總經理等。薄曾在前眾議院長金·里奇辦公室工作。在任現職前,為商務部長辦公室政策與戰略規劃副主任。
中國知識產權申請數量世界第一
昨日(2006年1月16日)出版的《人民日報》載文指出,據有關方面透露,2005年中國專利申請量達到47.6萬件,較2004年增加34.6%;商標申請量達到65萬件。兩個數據加在一起,位居世界第一位,也創了全球知識產權申請量歷史之最。
文章指出,知識產權申請數量世界第一,當然令人鼓舞,說明中國自主創新取得長足進步,同時也說明知識產權意識大大增強。但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申請的專利主要集中在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兩個領域,創新的含金量并不高。
知識產權的數量確實是衡量自主創新成果的標準之一,但它也可能是個不可靠的標準。因為這些知識產權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永遠僅僅是“知識”,轉化不成真正的產品,更不可能指望它們到國際市場上沖鋒陷陣。知識產權申請數量全球第一這個驕人表象,掩蓋不了我國需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現狀。在講究集約發展的當今,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追求質量,尤其是應該發展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才是我們企業永遠的目標。
文章稱,不過,有關部門已經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就在前些日子傳出消息,中國《專利法》將面臨第三次修改,以求解決現有專利制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包括改進外觀設計專利的審查和授權方式,完善實用新型檢索報告制度等。(來源:新快報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