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下午2點,美國駐北京大使館新聞發言人史雯珊和使館文化官季麗安作客中國日報網站,就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議題和網民進行對話。在訪談中兩位嘉賓指出,想要當選美國總統,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標準和要求,其中很重要的是看總統候選人的判斷力,以及個人魅力口才。
史雯珊:我想應該有兩套標準。第一他得能選上,第二他得當好總統。比如,杜魯門他當上總統并不是因為靠競選上臺的,而是因為羅斯福總統去世了。
我認為,杜魯門總統并不是一位有魅力的領導人,但是當上總統之后,他的工作還是很得力的。因此可以說杜魯門總統是這樣的情況,如果他當初不是因為羅斯福總統去世的特殊情況,他也許沒有機會當選總統。但是他當上總統之后,是干得很不錯的。
另外一個例子是艾森豪威爾將軍,他是參加二戰的赫赫有名的美國將軍,他是名人。但是他當上總統之后,總統工作并不是做得有聲有色。
季麗安:我想在總統競選過程中,各位候選人都會對當時重要的問題發表各自的意見。比如現在各位候選人關注的問題是移民問題,醫療保險問題,和伊拉克戰爭問題。但我認為,更應當看待總統候選人對關鍵問題的判斷力如何。因為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所討論的主要議題,在他當選后可能不是重要的議題。比如9·11襲擊,誰也不知道會發生這個事件。所以我個人認為,更重要的是看總統候選人的判斷力。
史雯珊:還有關于候選人能不能選上的問題,個人魅力還是有一定因素的。比如2000年戈爾的選舉和2004年克里的選舉,這兩人表現得沒有魅力,不能與選民打成一片。因此為了能夠有選上總統的可能性,參選人需要表現出個人魅力,要能夠與選民打成一片。
現在來看民主黨候選人巴拉克·奧巴馬。他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演講家。而希拉里·克林頓相比較而言是有些含蓄,她與選民打成一片的能力是不如比爾·克林頓的。
主持人:談到魅力的問題,您認為候選人口才在競選中的份量有多大呢?
史雯珊:我想談到口才,無論如何一個候選人應當做到能夠清楚地向選民表達自己的意思,并向他們說明自己會處理選民們關心的問題。
季麗安:我想在這方面,介于目前現代媒體的環境,候選人的口才表現程度,也許不能像過去那樣完美了。現在如果競選中出現的一次偶然的口誤,有可能在現代媒體的傳播下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在目前的媒體環境下,候選人必須考慮在短的時間內,表明自己的立場或者態度,以便適應現代媒體有可能擴大失誤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