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中國新一屆政府在3月17日下午產生了,主要成員中“新面孔”幾乎占到一半,這使得以穩健著稱的中國政府,給外界以耳目一新的印象。不過外界最關注的還是這屆政府面臨的不同尋常的考驗。美國彭博新聞社這樣寫道:中國的新領導人們繼承的是“一個在2007年擴張了11.4%的經濟”、“在今年2月飛增了8.7%的通脹”和“創過去5年來增長新低的出口額”;而媒體普遍認為“奧運”和“民生”將是中國政府今年面臨的工作焦點。對于中國政府內部一些部委和人事的調整,外界的反應大多是積極的。專家認為,新一屆政府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年輕、學歷高,這將使中國政府具有更寬闊的視野。
最關注經濟官員人選
日本共同社17日評論說,政府各部長中,引人注目的是起用資深人士,留任較多,明確表現出政策的連續性。在新任副總理中,作為吳儀和曾培炎的后任,來自廣東省的張德江和曾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的前北京市長王岐山當選。
美聯社17日以“中國任命新部長,包括未來可能的總理繼任人選”為題報道說,今年人大會議關注的焦點問題集中在解決通貨膨脹,籌備8月召開的奧運會。作為一名有經驗的執政者,中國總理溫家寶領導著降低食品價格,有效控制通貨膨脹率的工作,并已經在這方面有所作為,比如凍結食品價格,發展生豬、谷物等以緩解市場短缺。
彭博新聞社寫道,“負責管理金融和經濟的中國新任副總理王岐山面臨的是11年來中國最高的通脹率”。報道說,王岐山曾經在1994年協助時任副總理的朱镕基控制當時高達24%的通脹率。而這項工作在今天看來只會更艱巨,因為中國的經濟規模幾乎是當時的5倍,中國的貿易在今天更多地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而這些并不是中國政府能夠調控的。 [相關閱讀:王岐山,解困高手的新征程]
路透社和美國福布斯網站也都特別關注到中國政府中經濟官員的人選。路透社報道的標題突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獲得連任,《福布斯》雜志網站則突出張平將擔當起為中國改革發展道路做規劃的重任。
預言2008年機遇與挑戰
中國的龐大的人口數目、巨大的經濟規模,以及與西方既緊密又復雜的關系,令越來越多的外國人感嘆中國的國家治理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埃及著名大學赫爾萬大學政治科學系教授塔伊布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的改革到了關鍵時刻,需要通盤考慮和全面規劃的大事很多,這關系到中國的前景。他強調說,中國領導人是“富有智慧”的領導人,“腦子是轉動的”,肯定會把中國帶向一個“更加明亮的境地”。
印度德里大學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曼杜?巴拉教授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的兩會更加民主,來自各階層的聲音都得到反映。”她認為,臺灣問題將是最大的挑戰。在經濟領域,縮小貧富差距,使社會均衡發展也是一大任務。
越南通訊社北京分社社長阮春正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新一屆中國政府在未來5年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和機遇。首先政府機構改革本身就是一個挑戰,管理方式要向更加精細的方向轉變。國務院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問題在于如何把它變成現實。人大的立法已經提出要更關注民生,所以新政府也肯定更加注重那些與人民關系緊密的工作。阮春正表示他對農業問題很關注,因為中國是個人口大國,應該更注重糧食安全。
日本《產經新聞》17日發自北京的報道說,中國新政府首先面臨的課題是控制通貨膨脹、重視住房、環境等與人民生活直接相關的問題。本屆政府將與上屆政府一樣,堅持重視經濟、民生的方針。溫家寶獲得高票連任,表明他在過去5年的業績得到很高評價。《每日新聞》則稱,中國領導人在第二任期中將繼續實施救助弱者的政策。
曾在中國工作的德國人鮑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作為管理一個大國,中國政府已表現很出色,特別是經濟發展上。他認為,北京奧運會的成敗對中國具有重要意義。這是世界考驗中國,也是中國向世界展示良好形象的機會。德國外交協會中國問題專家卑斯克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今后5年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一是通脹;二是全球經濟失衡、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國際金融市場風險;三是內政問題,如反腐敗;四是國家的穩定問題等。
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北京分社社長柯舍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在奧運年將面臨很大壓力,這是正常現象。“少數對中國不友好的勢力在利用每個機會進行破壞,有胡亂報道的、有報道不對的”,“但是,大多數人和大多數國際輿論還是高度評價中國政府對奧運會的努力”。柯舍夫認為,民生是中國今年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也是政府采取措施步伐最大的。一位英國記者也向《環球時報》記者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說:“從幾年前開始,民生問題就成為中國政府工作的重點,尤其是農村發展、低收入群體、生產安全等等。今年兩會將這些問題更系統地提出來了,其中比較新的是通貨膨脹。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是中國今年工作的藍圖,把通貨膨脹放在那么突出的位置是很罕見的。”
面臨“更加透明”的需求
中國新政府誕生在信息透明前所未有的時代,這也被一些外國記者注意到了。柯舍夫認為,隨著中國的開放度越來越高,中國政府正面臨著信息更加透明化、公開化的新工作環境,那位英國記者也指出,“對信息透明化的需求不僅來自國際,很大程度也來自國內”。柯舍夫在中國擴大信息開放度上體會很深。“我從2004年就開始采訪兩會,感覺中國的信息公開化程度越來越高。這次兩會,幾乎所有的重要資料都是公開的、都是能拿到的。所有重要部門的領導人,記者對他們采訪都是沒問題的。比如對商務部部長的集體采訪,他非常坦率和公開,所有中國遇到的問題都談得很清楚。”柯舍夫還說,拿中國和俄羅斯相比,他覺得俄羅斯不如中國更透明。
英國記者表示,“中國管理這么大的國家是很難的,任何一個政府都會感到壓力很大”。柯舍夫也認為:“管理這樣的國家難度挺大的。對行政機構來說,權力太分散不行,太集中也不行。這次的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就比較符合自己的特色,但這種改革不會是最后一次,每一次改革都要符合經濟形勢的變化。”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美國記者表示,前一屆政府已經非常“職業”,現在越來越少給記者們帶來一些“很突然”的消息。主要因為,政府的工作越來越制度化,平時就會不斷有新的政策出臺,而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到兩會上來解決。他認為,新政府應該加強在教育和醫療方面的投入。此外,司法建設也應該加強,應該讓中國老百姓感到法律是可以保護他們的,而不是只保護那些有權有勢的人。
越南與中國同屬于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上有很多共同點。阮春正說,越南的幾屆政府也不斷推進機構改革。比如,把以前與農業有關的零散的水利部、林業局等集中起來成為一個農業和農村發展部。中國和越南的政府機構都處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政府機構的組織都還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改革應該逐步進行,不能急于求成。而且還應該向其他國家學習。中國的各種數據比以前大了很多,遇到的問題也比越南要更加復雜。
新政府“穩定中有新意”
印度的曼杜-巴拉教授稱贊說:“新當選的副總理以及很多部長都有很高的學歷,來自多個專業領域,知識型、專家型領導集體正在形成。”她認為,這標志著中國正在向建設知識社會和法治社會努力。
《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到,埃及政府官員對中國這次部委重組表示理解和贊賞,認為這樣做無疑重組了原有的職能資源,更科學化、合理化,可以使政府部門更加高效和有序地運作等。埃及環保署一位要求不透露其名字的官員在電話里告訴記者,中國這次新成立了環保部,證明中國開始更加重視環境保護了,這是“與世界接軌的表現”,他說,在他的腦海中,中國的長江應該是清澈的。
來自古巴拉美通訊社的記者埃爾南德斯評價新一屆中國政府的新老組合是“穩定中有新意”。埃爾南德斯說,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許多環境問題,設立新的環境保護部說明中國政府領導人的選舉和重組是“與時俱進”的。此外,埃爾南德斯還提到,兩岸關系非常敏感微妙,這也是新一屆政府一分一秒都不能放松的問題。雖然中國已在國際社會中建立起一個穩定的友好關系網,但是中國如何處理與美國這樣的大國以及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依然很重要。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新一屆政府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年輕、學歷高。數位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領導人進入了國家最高領導層;還有幾位擁有博士學位。過去的政府領導人大多數是工科專業畢業的,現在有更多的文科專業領導人出現在政府組成人員名單中,使得新一屆政府擁有更寬闊的視野,不僅具有處理經濟事務的能力,也具有處理社會事務和其他事務的能力。相當多的新一屆政府成員都擁有良好的執政經歷,主持過一個省或市的具體工作,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從事中央工作。此外,很多部長都有優秀的專業背景,將對他們完成行業管理的工作起重要作用。他還說,新一屆政府的選舉更加注重民意,堅決杜絕“帶病上崗”,例如堅決防止提拔那些經濟上有問題的領導干部。(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