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中國,那些成為電視和電臺名人的外國人,無一例外地遭到他們外國同胞的鄙視。說實話,有些人是沒有資格待在他們的崗位上的。不久前,一名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理工學院的畢業生,在中國主持了一檔聽眾達幾億人的電臺節目,這樣的事也許只有在中國才能發生。但還不只這些。
一名在中國從事公共關系業的美國人威爾·莫斯在他的博客中總結道:“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一切都很好,但為了娛樂中國人而扮傻卻是萬萬做不得的。我的朋友有趣地將此稱為‘跳舞,猴子!綜合征’。”
不久前,《洛杉磯時報》采訪了多年來曾是澳大利亞最有名的天氣播報員之一的埃德溫·馬厄,他受聘為中國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的新聞主播。《洛杉磯時報》記者寫道:“批評者說馬厄根本不是記者,而是一個無恥的政府傳聲筒,給所有的西方記者丟了臉。”不過,此后又有幾位外國播音員加入了馬厄的行列,其中不少來自加拿大。
這些人應該受到這樣的批評嗎?
毫無疑問,在中國的電視節目中“扮傻”的外國人會受到極大歡迎——看看加拿大人馬克·羅斯韋爾(大山)的成功就清楚了。羅斯韋爾的照片在中國無所不在,任何能講中文的西方人坐出租車時,都有可能被司機拿來與他比較。但是,盡管許多中國人喜愛他,但外國人并不怎么買賬。
我在中國電視臺當外景節目主持人,經常不得不表演一些節目,以證實中國人眼里的無知外國人的老套形象。比如,我走進一家中國茶館,東張西望一番,然后假裝對品茶傳統和茶文化張口結舌。問題是,看我們節目的外國人已在中國住了好多年,很少有人還會被中國的茶文化“撞擊”,而且茶在中國的日常生活中也司空見慣。
更糟糕的是,我曾被要求進一家酒店拿一瓶冰葡萄酒,并且要一本正經地驚呼。“但這里面沒冰啊!”我最終對那一瓶酒說“不”了:我愿意在探索中國文化的時候出丑,但涉及到西方人早已習以為常的東西,我還是希望保全一些自尊。
不過,我后來還是按要求做了,我知道我的電視節目在一個二線城市播放,而且播放范圍不會超過城區。只要是這樣,我就滿足于將自己的尊嚴換作在這個國家行走和結識奇異之人的奇妙經驗。
有時候,我會做一些可笑愚蠢的事(比如模仿一名專業的女嘻哈舞者,而事先沒有經過指導),但我們的節目的大部分是有關中國的有趣主題。對于我來說,更重要的是我因此有了值得留存一輩子的記憶。
盡管遭到批評,我想羅斯韋爾和馬厄也會是這樣想的。(作者[加]Cam MacMurchy 編譯 王永生)(來源: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