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彭博新聞社網站3月25日報道,北京給新建筑起綽號,很生動。
由雷姆·庫哈斯和奧勒·舍倫設計的中央電視臺新總部大樓到處都是忙忙碌碌的建筑工人,他們正努力使這座54層高的建筑能趕在8月份北京奧運會前投入使用。而在當地許多居民看來,它已成為一個“備受批評的建筑”。
一些居民喜歡把這座造價50億元人民幣的建筑叫做“大褲衩”,暗指在半空中連接的兩座塔樓。
從諾曼·福斯特設計的首都機場新航站樓(“巨龍”)到赫佐格和德梅隆設計的奧林匹克體育場(“鳥巢”),來北京觀看奧運會的游客將在這座城市看到不少新建筑。
位于市中心紫禁城附近的是中國國家大劇院,人稱“巨蛋”。
人們給北京主要奧運場館起了比較好聽的名字:國家體育場被稱為“鳥巢”,國家游泳中心被叫做“水立方”。
北京市2008工程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徐波說:“我喜歡像‘鳥巢’和‘水立方’這樣的綽號,非常生動。”
現年58歲的建筑工人翟樹森(音)說:“我為參加奧運場館建設感到自豪。我干建筑這行已經幾十年了,但還從來沒見過像‘鳥巢’這樣獨特的建筑。”
對于造價10億元人民幣的國家游泳中心,其綽號倒是沒有出現那么多不同的說法。
在北京,給公共建筑取綽號并不新鮮。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1985年在建國門外大街投資興建一座大廈,因整個建筑外部呈深棕色,故有“巧克力大廈”之稱。盡管如此,還是很少有建筑像中央電視臺新總部大樓那樣引起公眾的極大關注。
現年42歲的出租車司機陳啟軍(音)說:“‘鳥巢’很有藝術感,但‘大褲衩’看起來有些危險。”
現年37歲的中央電視臺新總部大樓設計師舍倫說:“顯然,人們對這個建筑反應強烈,我確信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它。這里的人們在某些方面思想比較傳統,但這種傳統實際上包含了巨大的變革和變化。”
在中國,沒有東西比龍更具有傳統意義。福斯特設計的造價270億元人民幣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被人們稱為“巨龍”,該航站樓已于2月29日正式投入使用。(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