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圣彼得堡市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僅次于莫斯科,為俄羅斯最大的工業,科學,文化和水陸交通中心之一。市名的由來與演變該市的市名經歷了三次演變:1703年,彼得一世下令建市時起稱為“圣彼得堡”;1914年更名為“彼得格勒”;1924年,又更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恢復舊名“圣彼得堡”。
1703年修建的彼得堡羅要塞是該市的雛形,首任市長是緬什科夫公爵。1711年皇宮自莫斯科遷至圣彼得堡,1712年圣彼得堡被正式確定為俄羅斯的首都。1918年3月列寧將蘇維埃政府自彼得格勒遷都至莫斯科。
地理位置
圣彼得堡市位于北緯60度,位于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的涅瓦河口,86條大小河流和運河穿過市區,將市區中心部分分割成42個島嶼,諸島由300多座橋梁相連,該市河流,島嶼,橋梁數量之多,居俄羅斯之冠。它是一座水上城市,河面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10。2%,號稱“北方威尼斯”。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連同郊區1439平方公里,南北長44公里,東西寬25公里。
人口
1989年人口統計資料為列寧格勒市人口523。5萬人,這是歷史上人數最多的一次統計,后來人口逐步減少,到1994年初為492萬人,1997年為478萬人。
氣候
圣彼得堡的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暫而溫暖,年平均氣溫約4。2度。一年中,晴朗無云天氣為31天,陰雨天為172天,霧天為57天,多云天為105天。每年的4月3日至11月11日氣溫在零度以上,被認為是暖季,在這222天中有126天陰雨天,在低于零度的143天冷季中,約有61天為雨雪天氣。年降水量為600—700毫米,八月份降雨最多。
交通
圣彼得堡市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俄羅斯最大的海港,對外聯系的重要門戶,從芬蘭灣經波羅的海可直通大西洋,通往70個國家的海港,經水路還可通往內陸廣大地區;圣彼得堡市是重要的國際航空港,同國內200多個城市及20多個國家通航;鐵路線有12條,這12條鐵路線有一環線相聯,以確保列車不必穿城,該市有5個客運火車站;主要公路有11條,它們之間有半環狀公路相聯;市內交通便利,建有4條地鐵,總長64。5公里。
經濟
圣彼得堡市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在俄羅斯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座大型綜合性工業城市。機械制造業(艦船,動力機械)為其主要工業部門,儀表制造,電子,冶金,化學及食品工業發展很快。圣彼得堡市是俄羅斯科學技術方面最先進,最重要的中心之一,技術力量十分雄厚。
科學文化藝術
圣彼得堡市是著名科學文化藝術中心,是培養科學工作和生產管理人員的重要基地。市內有高等院校42所(其中圣彼得堡大學成立于1819年),中專87所,有俄羅斯科學院的研究所30個,還有科研所與設計院300多所。
圣彼得堡市號稱“文化首都”,全市有14家劇院,47座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俄羅斯博物館舉世聞名)。
“白夜”奇觀
由于圣彼得堡市高處北緯60度,每年的5月25—26日至7月16—17日有“白夜”的奇觀,白夜持續最長的日期是每年的6月21日至22日,長達18小時53分鐘。(來源:騰訊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