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據伊朗媒體近日報道,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與伊朗方面就投資開發伊朗北帕爾斯天然氣田的談判已進入最后階段。
這份價值高達160億美元的協議一旦簽署,中國與伊朗這個中東能源大國的合作將更進一步。同時,與其他希望開發伊朗能源市場的國家一樣,中國這一正常商業行為也遭到了美國的干涉。
談判延期,前景樂觀
伊朗官方阿拉伯語衛星電視臺Al-Alam報道,盡管中海油與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原計劃于今年2月底正式簽署北帕爾斯天然氣田項目合同已因故推遲,但是雙方目前仍就合同的內容繼續進行洽談。如果協議得以簽署,該天然氣田不久就能進入實際開發階段。
“北帕爾斯氣田項目是長期項目,牽涉到很多復雜因素,因此需要一些時間來完成談判。”中海油總經理傅成玉4月13日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一旦達成協議,中海油將為北帕爾斯氣田開發提供技術服務,負責建設生產液化天然氣的工廠以及運輸和銷售環節,并將取得所產液化天然氣收益的50%。
計劃年供氣1000萬噸
伊朗天然氣儲量僅次于俄羅斯,居全球第二。盡管儲量巨大,但伊朗并不是天然氣出口大國,原因在于產能有限。近年來,伊朗政府急需投資,開發天然氣資源滿足國內需求并增加出口創收。中國為確保經濟發展所需的能源供應,也不斷加大尋找海外能源的力度。
因此,中伊雙方均對北帕爾斯氣田項目很感興趣。該氣田儲量約為2.265萬億立方米,初步估計日產1200萬立方米,開發潛力居南帕爾斯油氣田之后,將成為伊朗第二大天然氣工程。
2006年底,中海油與伊朗方面就已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伊朗Al-Alam電視臺報道,根據雙方最初協議,中國公司將對北帕爾斯氣田開發項目的上下游領域進行投資,計劃工期8年,投資總額預計超過160億美元。其中,110億美元將被用于下游領域開發,其余將被用于上游領域開發。這份協議將使中海油每年獲得從伊朗購買1000萬噸液化天然氣的權利,有效期達25年。
美國干涉無礙中伊合作
然而,美國一直對該項目說三道四。早在2006年年底合作諒解備忘錄剛被公布時,美國國會就認為它可能違背對伊朗實施的相關制裁,并對此展開調查。今年2月底,伊朗媒體傳出中伊要簽署協議時,美國國務院、財政部再次揚言要調查該協議是否違反美國制裁法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指出,中海油和伊朗方面進行能源合作,是有關企業的具體商業行為,美國不應影響或損害有關國家和伊朗開展正常的經濟和能源合作。
伊朗業內人士對《國際先驅導報》說,多年來美國以政治對立和伊核問題為由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希望迫使它就范,但伊朗并未屈服。而且,世界主要國家都未中斷對伊朗的貿易與能源領域投資。美國的姿態其實是政治上強硬、經濟上不甘讓出伊朗市場的表現。
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意大利、瑞士、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國的公司最近也紛紛與伊朗簽署能源合作協議。在4月16日至20日舉辦的伊朗國際石油展覽會上,共有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家外國公司積極參展?!兜潞谔m時報》說,這表明伊朗能源部門在美國制裁威脅中仍能“蓬勃發展”。(來源: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