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北京奧組委火炬中心新聞發言人、中國日報副總編輯曲瑩璞先生于5月6日下午應中國日報網站邀請,就圣火海外傳遞經歷與廣大網友和手機報用戶對話。曲瑩璞在訪談中指出,奧運圣火海外傳遞之后,中國的“和諧之旅”會更長,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心血慢慢澆灌友誼的種子,向世界傳達一個真誠的聲音。
主持人:這里有一位網友提問:這次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以“和諧之旅”作為主題,以“點燃激情,傳遞夢想”為口號。在境外傳遞這部分,您作為新聞發言人覺得它成功嗎?
曲瑩璞:成功。
主持人:它達到目的了嗎?
曲瑩璞:達到目的了。其實我剛才已經說到了有一個滯后效應,應該說人有選擇性記憶,總愛記一些比較戲劇性的場面。但是我們應該說很多感人的場面并不是太有戲劇性。比如在長野,當火炬(傳遞隊伍)行進到一些相對安靜的小巷時,我們看見日本民眾站在陽臺上、站在街道旁靜靜地對我們微笑,在陽臺、窗口向我們招手,這一刻我們覺得傳遞和平友誼的種子的使命的目的達到了。
我在日本時也考慮過這個問題,到底一個城市表面的東西是什么?背后的東西又是什么?這些游行示威者代表不代表這個城市?回過頭來我覺得許多華人華僑,我非常感謝他們。我在舊金山的時候也很激動,跟他們講了很多感謝的話,而且我華人華僑留學生代表有的不遠千里給我們助威。正是他們的支持使我們感到并不孤單,使我們感到在背后有強大的、熱愛奧林匹克精神的人在支持著我們,所以我們一路走來走得相當順,真的是非常感謝他們,我理解他們的激情,我也有這樣的激情。但是同時,我覺得他們也不代表這些傳遞城市,真正的傳遞城市的人,可能就是我們在長野僻靜的街道上看到的人。所以我覺得應該冷靜的看這些問題,看一個(火炬)傳遞(經過的)城市的時候,一個城市的人民、和外面來的這些人,以及他們的政客、媒體都應該是不同的族群,應該分別的看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對下面的交往進行一些比較理性的判斷,因為我們下面的路還有很長,我們的“和諧之旅”,最多就到8月8號火炬這一塊就結束了,我們今后的“和諧之旅”會更長,今后的“和諧之旅”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心血慢慢澆灌友誼的種子、和平的種子,向世界傳達一個真誠的聲音。
主持人:您說的今后“和諧之旅”,是指的更大意義上的中西方交流嗎?
曲瑩璞:對。中國的文化怎么為西方所理解,西方的文化怎么為中國所理解?只有互相的理解,在一個平臺上互相擁抱的時候,我們才能有一個和諧的世。(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