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 馬尾、馬祖兩岸同胞血肉相連,兩地僅距16海里。據馬尾有關部門介紹,截至目前,通過“兩馬”航線往來海峽兩岸的旅客已突破17萬人次,船只2900多艘次。“兩馬”航線作為閩臺往來便捷通道的地位日益顯著,馬尾-馬祖客運航線已成為兩岸同胞交流的便捷通道。
自2001年1月2日馬尾至馬祖的“兩馬”海上客運航線開通以來,“兩馬”的經濟、文化、宗教、環保、體育等各項交流日益頻繁,尤其是福建省開放沿海居民赴馬祖旅游后,兩岸鄉親往來更加方便快捷,使“兩馬航線”客流激增。
在兩岸文化交流領域,馬尾區縱深發展“兩馬”區域文化特色,連續六年開展“兩馬鬧元宵”活動,并為“兩馬”鬧花燈民俗節申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9月,馬尾方面組織福州閩劇團一行90多人通過“兩馬”航線赴馬祖演出;同年,馬尾組團赴馬祖進行了體育交流。今年2月舉辦的“兩馬”同春鬧元宵活動中,馬祖方面組織龐大陣容來到馬尾。演員參與面實現從馬祖向臺灣島內延伸,盛況空前。
在對臺經貿交流方面,馬尾實現了多項突破。2007年10月11日,馬尾“安麒”號客輪在福州港客運碼頭首航馬祖,實現“兩馬”航線雙向對開;隨后,千噸級臺灣貨輪“新華”輪由基隆港直航至福州馬尾港,實現大噸位對臺小額貿易船舶首次直航大陸;今年3月17日,香港籍“建華”輪運載16000多噸天然砂駛往臺灣基隆,停運一年多的兩岸砂石海上運輸正式恢復。
“兩馬”客運航線開通7年來,客流量以年均79%的漲幅大幅攀升,尤其在每年春節、清明、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和“臺交會”“海交會”“9.8”投洽會等重大經貿活動期間,“兩馬”航線的出入境臺胞人數都會成倍增長。
為了應對客流量的大幅增加,“兩馬”航線的航次也不斷調整增加。目前的固定航班已由最初的每周3個航次增至現在的天天對開航班。馬尾海關、邊檢部門在旅檢現場增派人手,設立便捷通道和臺胞咨詢臺,簡化通關手續,縮短通關時間。此外,邊檢、海關工作人員還主動幫助扶老攜幼、行李較多的旅客搬運行李,受到臺胞的贊揚。隨著兩岸關系的日益密切,通過“兩馬”往返的旅客范圍也隨之擴大,從普通居民到商政名人,從各社會團體到旅游團隊,每天通過“兩馬”航線往來探親、祭祖、旅游、交流的臺灣同胞絡繹不絕。“兩馬”航線名副其實地成為連接兩岸的重要橋梁。
馬祖島是列島最大的島,位于中國福建省東部、閩江口外,與福建省連江縣面對,與中國大陸只有一水之隔,為海運要沖。主要由南竿、北竿、高登、亮島、大丘、小丘、東莒、西莒、東引、西引及其附屬小島共計三十六個島嶼、礁嶼組成。距離臺灣本島114海里,離金門152海里,澎湖180海浬與閩江口相距約54海里,離福建沿海約10多海里。列島的陸域面積為29.52平方公里,全縣各島海岸線總長為 133公里,屬山地島嶼,多丘陵,沿岸平地不多,港灣曲折。沿海海產有海帶、紫菜、黃魚、鯧魚等。在馬祖除了戰地震撼的陽剛風光之外,在自然人文上主要是承襲閩東的風俗民情,地理主要以花崗巖地形為主,多山巒起伏、陡峭的峰壁;“地無三里平”正是馬祖的最佳寫照。
“兩馬”航線,是在榕臺商返鄉距離最近、時間最省的一條路線。臺胞上午10時從福州馬尾港登船,一個半小時即可到達馬祖,當日下午乘坐在南竿機場等待的航班,最快的當天下午2時就可到達臺灣本島的家。
(中國日報記者 胡美東 實習記者 陳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