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提供機遇
日本《東京新聞》9月6日報道:作為殘疾人體育盛會的北京殘奧會于6日開幕。中國的殘疾人事業還處在發展中國家的水平,健全人和殘疾人之間的交流很少。此次殘奧會能否給中國社會帶來變化,值得關注。
美國《洛杉磯時報》9月5日文章《殘奧會讓中國殘疾人受益》:如果夏季奧運會對整個中國而言是首次的公開亮相,那么殘奧會對中國殘疾人而言甚至意義更大。
北京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學教授錢志亮說:"對殘疾人的態度,東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異。從外部引入的大量維護殘疾人權利的觀念,現在正在慢慢地被接受。"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政府采取一致努力,擴大殘疾人的權利。中國政府最近批準了聯合國保障平等對待殘疾人的一項公約。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5日文章《中國殘疾人面臨的挑戰》:殘疾人金義(音)坐著輪椅乘公交和地鐵穿行北京的過程說明,中國是多么認真地在解決殘疾人問題。
在坡道和電梯的幫助下,奧運志愿者金義能夠利用公共交通出行。
但他也承認,盡管出行條件得到改善,但普通人對殘疾人的態度仍有待改變。
44歲的金義自學了英語,現在開了一家餐飲公司。他說:"過去人們不理解我們,以為我們只要填飽肚子看電視就行了。"
政府看來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付諸了巨大的努力,教育人們如何與來北京參加殘奧會的殘疾人交流。
官員們說,他們正在盡一切努力擴大殘疾人的權利。
在某些情況下,殘疾人就算能夠就業,他們所能申請的工作也是有限的。很多殘疾人希望能有更多的選擇。正如金義所說:"我們希望融入主流社會。"
有助中國消除社會偏見
英國《獨立報》9月5日報道:中國8300多萬殘疾人在這個國家中幾乎不容易看到,因為對于一些家庭來說,家有殘疾人會被其他人看不起,尤其是在城市里,對殘疾人的歧視非常普遍。
殘奧會被人們認為是中國消除這些偏見的一個機會,同時也可以作為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的一個催化劑。舉辦殘奧會的其他城市的經驗表明,殘奧會的舉辦的確可以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狀況。
擁有100萬殘疾人的北京已經用3年時間對火車站、機場、酒店、醫院和商店的殘疾人通道進行了改進。
在歡迎殘疾人運動員的舉措中包括在奧運會和殘奧會舉行的兩個月中,取消北京對導盲犬的限制,盡管盲人運動員需要特殊批準才可以帶自己的導盲犬入境。
路透社北京9月4日電:就在北京準備主辦殘奧會之際,政府大力贊揚各種改善中國大約8300萬殘疾人生活的努力。
北京市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一名負責人說:"社會上的確存在歧視,這是一個態度問題,或許我們沒有做足夠多的工作來處理這個問題。"但是他又說,有些情況已經發生了轉變。他說:"對今天的殘疾人來說,上大學已經沒有障礙,他們同別人一樣享有同等條件。"他把這種狀況歸因于一系列新的反歧視法規的出臺。
為了舉辦奧運會,北京花費了數十億美元對基礎設施進行更新升級,這其中包括了新的地鐵線路和一些道路。北京還特別花費了6億美元,用來改進公共場所供殘疾人使用的設施。這包括了地鐵中數量有限的輪椅升降平臺和一些輪椅可搭乘的新公交車。(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