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新加坡《聯合早報》9月10日發表社論稱,北京殘奧會開幕式的表演令人驚嘆,東道主對各國殘疾運動員的特別照顧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文章摘要如下。
2008年殘奧會上周六在北京“鳥巢”開幕,不只是精彩的表演節目再次令人驚嘆,而且東道主在所有環節上對各國殘疾運動員給予的特別照顧,更是令人印象深刻。一些海外媒體說,繼北京奧運會之后,中國再次把殘奧會成功的標桿提到了一個新高度。我們對此很有同感,相信各國殘奧運動員必定有更深刻的體會。
確實,與此前的北京奧運會相比,主辦當局對殘奧會的重視程度毫無二致。甚至在某些方面,東道主的用心更為投入,準備和安排更為細致和周到,也更具人性化。由于殘疾人運動員對衣食住行和比賽場地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因此主辦當局在日常服務、后勤支援和設施配套等領域,必須把每一個細節都考慮進去。從至今為止的情況看,主辦當局不僅做得非常好,而且還讓運動員感到吃驚。
例如,盲人運動員的門球比賽一項,場內必須安靜,因為運動員只能靠聽覺來反應。因此,在比賽過程中,場內聽不到喇叭聲,只有工作人員舉牌向觀眾發出“安靜”的指示。難得的是,觀眾們也自覺配合,表現出了良好的紀律與秩序意識。
主辦當局如此重視殘奧會,在幾乎所有方面都做到無微不至,其中最大原因之一,就是要把殘奧會當作一個窗口,用實際行動展現出中國政府和社會對殘疾人以及殘疾人事業的同等尊重和重視。從殘奧村和所有比賽場地的“無障礙”設計,到熱心而又專業的志愿者隊伍,再到殘奧會上的各種程序安排,人們都能體會到主辦當局一絲不茍的認真態度,既洋溢著體貼和溫情,更體現了對生命價值和尊嚴的珍視。
殘奧會上的這些優質表現,對中國社會的現實意義是不能低估的。中國的殘疾人口相當龐大,既需要中國全國殘疾人聯合會這樣的團體來維護他們的權益,更需要整個社會予以關注、尊重和扶助。
在這方面,殘奧會的最大現實價值,至少能夠對中國社會起到示范和教育作用。所謂示范作用,是指讓社會的所有領域和行業,都時刻要想到殘障人士的需求和利益,必須把他們同時納入到“使用者”和“消費者”行列;所謂教育作用,是指能讓這個社會的每一個個體都用愛心、溫情和尊敬來對待殘障人士。當然,在此同時,還有一個教育作用,那就是殘奧會也能使所有殘疾人得到啟發和激勵,從而鼓起生命的力量,實現生命的價值。
從北京殘奧會,我們也自然會想到全球的殘疾人事業。全世界殘障人口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龐大弱勢群體,他們在日常生活、接受教育、就業等等方面都面對著各種困難,乃至被漠視、被歧視。無論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社會,這些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然而,在此次以及歷屆殘奧會的賽場上,殘疾運動員們都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意志,克服了體格正常的人都無法跨越的障礙,不斷證明了自己的潛力、能量和健全人格。這就再次告訴人們,廣大殘障人士絕不愿成為社會的累贅,不愿成為其他人的負擔。他們和所有人一樣,需要自立、自強和自尊。只要社會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和更多的機會,他們同樣能夠為社會作出貢獻。(信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