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1988年,中國加入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特委會,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在這20年中,中國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經歷了從“不介入”到“全面參與”的歷程,表明中國對聯合國的維和政策做出了重大的調整,揚起了全面開放的旗幟。
1971年,第26屆聯大通過了關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益的第2758號決議,中國同聯合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聯合國也同中國密不可分。中國由此開始步入國際社會,中國多邊外交翻開了具有全新意義的一頁。
2008年10月29日,中國第九批赴剛果(金)維和分隊第一梯隊官兵乘包機從銀川河東機場啟程,飛赴剛果(金)執行為期8個月的維和任務。這是蘭州軍區舉行歡送大會,為即將走出國門的維和官兵送行。新華社發(張永進攝)
自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益之后,根據毛主席和周總理的相關指示,做到有的放矢地開展多邊外交活動,中國需要熟悉聯合國包括程序在內的一切運轉過程,忙于參加安理會、反殖特委會等會議,更忙于參加大會期間的七個常設委員會的工作,因此很少有時間關注頗不熟悉的、根據安理會通過的決議下開展的聯合國在各個熱點地區的維和工作。而從主觀認識上來講,當時中國對維和在政治上持相當保守的立場,認為此種維和行動無助于動亂或熱點地區問題的根本解決,只能起整體的緩沖作用,并助長妥協傾向的增長。因此,在1971年到1988年將近17年的時間里,中國對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改革困囿于過去的認識而未作政策上的調整,更無實際的維和行動。對此,美、英等發達國家在一邊冷眼旁觀,發展中國家則迷惑不解。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對聯合國維和認識有了重大的改變,主要基于以下三個方面:一、維和確是維護國際和平的重要手段,雖只起緩解作用,但對勢單力薄的發展中國家不失為一種有力支撐;二、對1948年到2000年維和行動的分析表明,其間54項維和行動一共涉及52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絕大多數系發展中國家。中國應同他們站在一起予以支持。三、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中國應以國際體系參加者、建設者參加維和,以推動國際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1988年,中國正式參加維和特委會,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發展中國家認為“中國仁義之師參加維和是對和平安全的重大貢獻”,發達國家則認為,“中國從此全面融入國際社會”,西方國家當“舉手熱烈歡迎”。
二十年過去了,中國參加維和呈現四個熱點。首先,地區越來越寬,從亞洲到非洲,從中亞到歐洲直至拉丁美洲,可見到中國維和人員的身影。其次,人數越來越多,名列安理會“五常”之首。第三,中國軍隊的高素質、犧牲精神受到舉世贊揚。中國參加18項維和行動,8名軍官英勇犧牲。第四,專門建立了培訓基地。迄至2008年底,中國已先后派出萬名維和人員。目前還在執行6項維和行動,成了名副其實的維和主力軍。
(吳妙發 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前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