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畬族人大代表在認真聽取報告
人大代表認真聽取政府工作報告
對如何加快建設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進區,黃小晶提出從四個方面加緊展開建設。
一是建設兩岸經貿合作的緊密區域:促進閩臺產業深度對接,積極承接臺灣高新技術產業轉移,擴大金融、物流等服務業領域合作。落實零關稅進口部分臺灣農產品的政策措施,貫徹更加開放的對臺小額貿易政策,促進各種形式的貿易往來。發揮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林業合作實驗區的窗口和輻射作用,深化閩臺農業合作,建設兩岸農業合作示范區。推進閩臺旅游對接,培育“海峽旅游”品牌。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經濟利益紐帶。
二是建設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全方位、多層次開展與臺灣各界、各階層的交往,深化科技、教育、文藝等各領域的交流。提升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的交流功能。保護祖地文化,綜合運用閩臺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八閩文化資源,推動民間信仰交流和閩臺族譜對接,吸引更多臺灣同胞來閩尋根謁祖、探親訪友,擴大民間往來。通過增進了解、培養互信,增強臺灣同胞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感和向心力,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精神文化紐帶。
三是建設落實惠臺政策的示范地區。實施好有關稅費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臺灣農民來閩投資創業,擴大臺灣農產品銷售規模。支持臺資企業在閩增資擴能,拓展營銷事業。探索合作辦學新途徑,建設兩岸職業教育和培訓基地。完善臺胞接待站和臺輪停泊點功能,為臺灣漁民提供方便。依法保護臺灣同胞正當權益。通過促進兩岸同胞和諧共處,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和諧社會紐帶。
四是建設兩岸直接往來的綜合樞紐。完善對臺口岸設施和通關服務,開辟沿海與金馬澎貨運直接往來新通道,推動直接往來航線延伸到臺灣本島。促進兩岸客運包機實現常態化,積極推進貨運包機運營和海空聯運業務。做大“兩門”、新辟“兩馬”包裹業務,建立閩臺郵政函件總包郵路。通過拓展直接往來的范圍和層次,推動兩岸直接“三通”,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的通道連接紐帶。
黃小晶表示,2008年福建省將繼續深化閩臺交流合作。福建將 加大閩臺信息、機械、石化等重點領域以及高技術產業、新興行業對接力度,推動閩臺產業相互融合;辦好現有臺商投資區,加快建設對臺光電、機電產業園區,支持臺資企業發展;在符合海關監管條件的貿易點實行更加開放的對臺貿易政策;辦好各類重大涉臺交流活動;鼓勵赴臺舉辦各類商品展,實現更多福建產品入島展銷。加強臺灣農民創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進臺灣農業良種、先進農業栽培技術、深加工設備和管理經驗;扶持臺灣水產品和水果銷售集散中心發展。拓展金馬澎旅游,爭取將線路延伸到臺灣島內,繼續推動武夷山和阿里山、大金湖和日月潭等旅游線路對接。發揮行業協會等民間組織的作用,加強與臺灣工商社團、行業中介組織的聯系;完善臺灣專業技術人員進入相關行業資格認證工作;積極創造條件,為臺胞在閩就學、就業、就醫提供便利。加快建設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爭取入島舉辦“相約東南?媽祖之光”等文化交流活動;辦好兩岸青少年夏令營。推動與澎湖貨運往來的雙向直航;發展兩岸“海空聯運”和“一票通”業務。(中國日報駐福建記者 胡美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