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提案,是政協委員履行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能的重要形式,也是政協委員深入調查研究、廣泛了解社情民意的結晶。
鐵路春運不漲價、傳統節日放假、調整利息稅……匯聚民意、造福民生,一個個提案的提出、辦理、見效的過程見證了政協委員積極咨政建言、暢言國是的滿懷豪情,見證了黨和政府廣開言路、廣納良策的清晰足跡,也見證了人民政協事業發展壯大、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歷史進程。
一年十多份提案“劍指”春運鐵路票價
“繼續執行旅客票價不上浮、折扣價列車票價不變動……”今年年初,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再次強調。這已是我國第二年鐵路春運不漲價。
這一政策出臺的背后,凝聚了眾多委員的呼聲和努力。僅在2005年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委員們就提出了10多份“取消春運鐵路票價上浮”的提案,胡成中委員的《關于維護外出務工農民利益,取消春運價格上浮的提案》就是其中的一份。
浙江德力西集團70%的一線員工是外來工,作為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深知外來務工人員的不易。他提出,取消春運票價上浮,能為每年節前回家和節后出門的務工農民每人減少數十到上百元的負擔,而且見效明顯、迅速,一定深得民心。建議有關部門在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科學論證,為老百姓辦一件切切實實的大好事。
發展改革委、鐵道部答復說,充分重視政協委員們反映的維護農民工等社會困難群體利益的問題。從2006年春運開始,以農民工和高校學生為主體的臨客硬座票價不上浮,3000多萬名旅客因此而受益。2007年鐵路春運各類旅客列車票價一律不上浮,以后春運也不再實行票價上浮制度。
連續多年呼吁“成真” 傳統節日放假向13億人走來
新年伊始,中國人迎來了第一個放假的除夕。從今年起,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成為法定假日。
傳統節日放假——這一和13億人有關的政策,也和眾多政協委員多年的持續呼吁密切相關。
2004年起,李漢秋就提交提案并一直呼吁將傳統節日納入法定節假日。當年,國務院法制辦回復認為,國家節假日的總量要跟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相適應。
和李漢秋一樣,許多政協委員都提出了類似或者相同的建議。共同的呼吁,共同的心聲,委員的提案和建議匯聚的民意最終轉化為政策措施。
2007年,發展改革委就傳統節日放假有關提案回復委員時指出,有關方案已上報國務院。李漢秋說:“這時就已經看到了希望。”
2007年底,《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進行了修改,清明、端午、中秋納入國家法定節假日,春節放假提前一天。
“這使國家法定節假日制度具有濃郁的中華文化韻味,不僅有利于民族節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是真正意義上貼近百姓的愿望和情感,讓大家共建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李漢秋說。
連任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的20年中,李漢秋的不少提案已得到采納。他說:“提案是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