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1月14日,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葛紅林代表市政府向市第十五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總結過去五年工作成績,提出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及2008年政府工作安排。
五年成就:邁上新臺階
過去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
,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圓滿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市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人居環境、創業環境和綜合競爭力邁上了新臺階,被國家批準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經濟快速發展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5%
200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324.4億元,按可比價格比2002年增長91.2%;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235.5億元、1504億元和1584.9億元,比2002年分別增長30.4%、130.6%和73.5%,三次產業比例由2002年的8.4∶37.5∶54.1調整為7.1∶45.2∶47.7。財政收入大幅提高,財政總收入993.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16.8億元,同口徑比2002年分別增長436%和705%。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800元,比2002年增長6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400元,比2002年增長59.9%。消費需求明顯擴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7億元,比2002年增長91.3%。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實現增加值1660億元,比2002年增長144.2%。五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673億元,其中民間投資占56.4%。
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改建棚戶區和危舊房835萬平方米
舊城改造力度加大,五年共改建低洼棚戶區和危舊房835萬平方米,實施文殊院等歷史文化保護片區建設,完成天府廣場改造,建成桐梓林、科甲巷等一批特色街區,成功處置王府井等70余處爛尾樓,全面啟動“城中村”和東郊企業生活區危舊房改造惠民工程等。
提升了城鄉管理水平,大力實施暢通工程,完成天府隧道、紅星路隧道等城區路口渠化建設,拓寬改造了一環路、二環路、東大街延伸線等城區主要干道,改造新建了清水河大橋、機場路與三環路互通等城區跨線橋梁,建立了交通監控和智能化管理系統,加強了公共交通管理和服務,公交車輛換代、總量增加、線路優化并向郊區農村延伸,優待老年人乘坐公交,有效緩解了市民出行難問題等;加強了生態環境建設,全面完成沙河綜合整治和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新建污水處理廠16座,中心城區污水日處理能力達124萬噸,從2002年的36%提高到85%,3個國控和省控出境斷面水質明顯改善,城區清潔能源使用率達85%,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9天。
經濟快速發展
新引進外商投資項目1453個
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組建成立市國資委、投促委和統籌委,調整歸并規劃、水務、交通、商務、林業和園林等32個部門職能設置,初步形成高效規范的城鄉一體化行政管理體制;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通過7次精簡共取消行政審批事項758項,較原審批事項減少66%;停止廢止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68件,調整和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267項,并聯審批工作獲得中國城市管理進步獎;開放型經濟步伐加快,五年新引進外商投資項目1453個,在蓉外資企業達4431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24家。
社會事業顯著進步
城鎮新增就業57.5萬人
基本建成城鄉一體的促進充分就業體系,五年城鎮新增就業57.5萬人,初步實現比較充分就業,被確定為全國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城市。基本形成城鄉滿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五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分別新增90.6萬人和120.9萬人,農民參加綜合社會保險60.5萬人,56萬名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水平提高了74%,全面啟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民養老保險試點,44萬2004年前被征地農民社保做到應進全進,26萬城鄉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實行應助盡助,向5.3萬戶特困殘疾人家庭發放專項生活補助,基本實現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國務院在我市召開全國部分省市區社會保障工作座談會推廣成都經驗。基本建立多層次差異化的住房保障體系,建成經濟適用房601萬平方米,開工限價商品房160萬平方米,為4.1萬戶城區困難家庭解決廉租住房,為5萬戶城區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補貼,完成了1.46萬戶農村低保戶危舊房改造,有效緩解了中低收入群眾住房和購房困難。
五年藍圖:開創新局面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萬元
按照國家對成都試驗區建設的要求,省第九次黨代會、省九屆四次全委會和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的部署以及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取向,深入實施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總體戰略,加快結構調整、推進體制創新、擴大對外開放,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全面推進成都試驗區建設,加快建設西部物流和商貿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交通樞紐、通信樞紐以及我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現代農業基地,努力實現工業新跨越、開拓現代農業新局面、增創服務業新優勢,把成都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創業環境最優、人居環境最佳、綜合競爭力最強的現代特大中心城市,開創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成都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6000億元以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4.8萬元以上,城鎮化率達68%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1萬元。
2008年:重點干好八方面工作
一、以落實好宏觀調控政策為重點,著力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二、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為重點,著力提高統籌城鄉發展水平;三、以加快結構調整為重點,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四、以加強基礎管理和建設為重點,著力提升城鄉現代化水平;五、以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著力開創改革開放新局面;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著力加快和諧成都建設;七、以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為重點,著力建設城鄉生態文明;八、以深化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為重點,著力提高政府服務水平。
新聞資料
五年奮斗 成都經濟步步高
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324.4億元,比2002年增長91.2%;
財政總收入993.2億元,比2002年增長436%;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800元,比2002年增長65%;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7億元,比2002年增長91.3%;
民營經濟增加值1660億元,比2002年增長144.2%。
(編輯:王晶 來源: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