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英文《中國日報》3月4日報道,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在此間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過去幾年里,我國的效益審計工作在控制資源浪費和確保財政支出有效運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審計長透露,2007年在對我國重大基建項目的審計中,效益審計幫助核減項目建設資金300多億元,查出損失浪費270多億元。
五年前,我國在財務收支審計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開始開展效益審計。
李金華介紹說,中國政府審計是在我國的改革開放大環境下產生和發展的。開始階段,在市場經濟相關法律法規不是很健全的情況下,審計的重點主要放在真實合法性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規范,我們則在財務收支審計基礎上,逐步開展效益審計。
目前,全國審計機關涉及效益審計的工作量已占到全部審計工作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審計署涉及效益審計的工作量已占到全部審計工作量的三分之二左右,都比2006年提高了十個百分點以上。
李金華曾經表示,資源浪費同貪污腐敗的危害一樣嚴重,因此審計要促進政府部門用最小的支出獲得最大的收益,并針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據介紹,我們國家現在每年財政支出四萬多個億,去年可能要突破五萬個億,這五萬多個億用得怎么樣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當然,除了經濟效益外,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等也都是效益審計關注的重點。
李金華介紹說,審計署統一組織的效益審計項目,包括青藏鐵路、奧運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國家重大投資建設項目。
在2005年的審計報告中,審計署對青藏鐵路工程環境建設資金的使用效果,包括33條野生動物通道的建設效益等,作出了肯定的評價。
近年來,中國審計機關還加大了對涉及民生項目的效益審計力度,因為這些項目涉及的不僅是經濟效益,更多的是其社會效益。
李金華還說,效益審計涉及的領域較多,如環境效益等,都需要較強的專業知識。因此,審計署從其他部門邀請了一些專業人員共同開展此類審計。
他同時指出,盡管在效益審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國的效益審計仍處在初級階段,還要經過幾年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起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效益審計體系。
(《中國日報》記者 吳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