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近日,央視《中國法治報道》“小撒探會”節目組在北京專訪了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王正偉。這位在寧夏土生土長并長期任職的自治區主席表示,寧夏沿黃十座城市將合力打造一個“黃河金岸”城市群,同時他也表示,寧夏將每年實施民生計劃,逐步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困難和突出問題。
王正偉:實現六個一體化 打造“黃河金岸”
今年1月16日,作為代主席的王正偉在寧夏十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稱,城市集群化時代已經來臨,寧夏要加快建設沿黃城市帶(群),奮力打造“黃河金岸”。在接受“小撒探會”節目組專訪時,王正偉描述了“黃河金岸”的前景和它的來由。
王正偉說,去年胡錦濤總書記到寧夏視察時做了一個重要指示,要又好又快建設寧東,把資源優勢轉換成經濟優勢。寧夏為此下了三步棋,一是利用農業資源優勢,打造全國的綠色農業示范區,二是利用能源優勢,打造全國的能源、化工工業區,三是利用黃河流進寧夏397公里、沿黃地帶集聚十座城市的優勢,打造一個沿黃城市群,也就是“黃河金岸”。
寧夏在歷史上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譽,被稱為“天下黃河富寧夏”。納入“黃河金岸”的銀川、石嘴山、吳忠、中衛等10個沿黃城市,以43%的面積創造了全區90%以上的GDP和財政收入。正在打造的黃河金岸將實現六個一體化,也就是規劃編制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生態建設一體化、城市公共服務一體化。他說,目前寧夏正按照這一思路做建設規劃,通過發展沿黃城市帶提升西部地區。
王正偉還透露,寧夏沿黃的390多公里都將用石頭砌護,做成濱河大道,發展旅游走廊。他說,世界上很多城市都是靠水而建,依水而興,寧夏正好守著黃河,通過打造黃河金岸,“我們的城市將更有特色、更加靚麗”。
王正偉:所有工業園區都要在荒地里面去搞
“黃金金岸”的規劃讓寧夏人感到振奮,但同時也引發人們的擔憂,新一輪的城市發展會不會給黃河這條母親河和寧夏的環境帶來傷害。
王正偉對此回應說,環境保護是寧夏的一件大事。考慮到發展工業,尤其是發展能源化工工業會有一定的污染,寧夏正在做沿河城市群和寧夏工業園區的環境總體規劃。
王正偉說,農業“塞上江南”的景觀和資源一定要保護好,因此寧夏現在所有的工業園區都不允許建在農業開發區里邊,都要在荒地里面去搞。王正偉用了三個“所有”來說明寧夏對于環保的工作力度:所有工業園區都按照循環經濟示范區來做,所有電廠都按照脫硫的標準來建設,所有造紙廠都全部實施堿回收。談到節能減排工作,王正偉說,去年寧夏制定了十條“鐵律”,關閉了三百多家小企業,寧夏的節能減排的降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陜蒙寧交界地區曾被稱為“黑三角”,有人形容為“村村點火,處處冒煙”。這一地帶的石嘴山曾是全國十大空氣嚴重污染城市之一。對于記者問及寧夏有沒有信心將“黑三角”變為“金三角”,王正偉透露說,現在石嘴山已經甩掉了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通過建設新海湖和一些森林公園,完全有信心把石嘴山變成一座生態城市。
王正偉感言“我是農民的兒子” 寧夏每年將實施民生計劃
今年51歲的王正偉出生于寧夏同心縣一個貧困的回族家庭,1977年恢復高考后考入寧夏大學中文系。大學畢業后,王正偉從同心縣委宣傳部秘書起步,2007年5月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代主席,2008年1月當選自治區主席。在履新發言中,王正偉說,“我是寧夏土生土長的一名少數民族干部,是一個農民的兒子,親身經歷了寧夏的發展變化,對寧夏這塊熱土飽含深情,對寧夏的干部群眾心存感激……”
在接受“小撒探會”節目組專訪時,王正偉表示,寧夏是一個欠發達地區,四分之三的面積和一半人口分布在中部干旱帶和南部山區,這些地方老百姓的吃飯、上學、就醫、行路等問題還存在困難,在工作當中要更多地關注貧困地區。王正偉介紹,為了解決老百姓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他任代主席期間實施了10項民生計劃,確定了30件實事,去年已經全面超額完成了任務。他說,今年寧夏又確定了10項民生計劃和30件實事,希望每年通過實施這樣的民生計劃,逐步解決老百姓存在的這些困難和問題。(來源:央視《中國法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