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印度的辛格政府從2004年上臺至今,做的最重要一事,便是在政府控制的部門中,無論是大學還是醫院,對處于種姓制度最底層的民眾采取配額制度,確保他們取得工作和學習的機會,這被看成是國大黨政府爭取民心的一個重要手段。
但是,當他們到了執政中期之時,該政策開始遭到廣泛質疑,上周在拉賈斯坦邦(Rajasthan
State)喪生的至少23名民眾便是對這種質疑的血淋淋例證。一個被稱為瞿折羅(Gujjar)的種姓——他們通常由牧羊人和農夫組成,要求調低自己的種姓級別,進入整個制度的最低級。要求一旦得到滿足,他們就能從政府的傾斜政策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然而,執政的拉賈斯坦邦人民黨政府并不打算滿足瞿折羅人的要求,這導致了持續一周的騷亂。瞿折羅人封鎖道路,燒毀警車,并將暴動一直延續到首都德里附近,在和警察發生沖突的情況下,多人喪生于政府槍口下。
與此同時,另一個被稱為Meenas的最低級別種姓,對瞿折羅人的行為表示強烈不滿,威脅說要發動種姓戰爭,來阻止牧羊人們搶奪他們的蛋糕。兩個種姓已經爆發了小規模的沖突,星期五一天便有4人因此喪生。
此前經過爭取,瞿折羅人在包括北方邦在內的數個印度地方邦中,已經被承認為最低級別種姓。而在印度被定位于落后階層的3724個種姓中,有此種沖動者并不在少數。印度的種姓研究專家擔憂,種姓之間為了爭奪生存權利的斗爭最終將激發大規模的社會動蕩。
辛格政府政策的原意大概是幫助落后種姓的發展,從而爭取選票,但是近來出現的趨向表明:它起到了一個恰恰相反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面對低種姓為配額而發生的斗爭,另一方面,高種姓階層對配額制度的抵制也極為棘手。在配額制度的指導下,種姓又一次成為民眾之前沖突的根源,并將在2009年的大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國大黨借種姓配額來爭取支持的手段看起來也已經到了失敗的邊緣。
(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立場)
(文/研究員 陸南 編輯: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