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中國動用外匯儲備投資黑石集團的消息一出,迅速引發美國媒體的種種猜測,謠言四起——“這是一個‘中國秘密計劃’,中國正有效地展開‘反和平演變’,以市場和利益做誘餌,改變美國跨國公司的西方文化。”
筆者認為,這些謠言與其說是揭露了中國人的“可疑”,還不如說是暴露了美國人的幼稚。
評價需要一個前提
凡是涉及中國事務,大多數外國媒體的猜測都集中在一個所謂 “中國的宏圖大略”:即使中國不想主宰世界,至少也想控制外國資產,因為中國人貪欲無窮,罔顧他國利益,期望大肆擴張。
由于筆者經常在美國媒體上談論中國和撰寫有關中國的文章,因此有人約請對此發表看法。我常常解釋說,中國確實擁有一個宏圖大略,但并非美國某些媒體人士所想象的那樣。這些人因為缺乏對中國的直接了解,他們對中國的看法被先入為主的偏見扭曲了。
應該說,中國的真正宏圖大略就是建設一個“和諧社會”,對中國所有政策和行為的理解,都必須從這個角度出發。
世界上每個政府都有責任從自身公民的最佳利益出發來采取行動——中國如此,美國也如此。然而,在當今全球經濟緊密相聯的時代,所有國家,尤其是那些領先的國家(中國再次成為這樣的國家)有義務團結起來,創建一個“和諧世界”。現在,任何試圖為本國公民謀求最大利益的國家,都不可能使自己與世隔絕。
由于維持社會和經濟穩定對建設“和諧社會”起著關鍵作用,因此中國拒絕激進改革、講究循序漸進的做法是正確的。這正是中國拒絕讓人民幣快速升值的原因,因為人民幣快速升值將破壞中國的經濟穩定,導致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失業。除此之外,重估人民幣幣值不僅會損害中國,而且對美國工人也沒有好處。因為人民幣升值會使美國商品價格上漲,導致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降低,而美國的供應商會轉向拉美、東南亞等其他國家采購廉價商品,并不會求助于美國工人。
了解中國正在推進的這一政治哲學,正是外國人評估中國向黑石集團投資重要性的一個必要前提。
投資黑石的12個理由
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中國投資美國最領先的私募基金,符合其宏偉目標。具體而言,有12條理由:
1.在美元對人民幣比價下跌的情況下,使外匯儲備形式實現多樣化。
2.使外匯投資的收益超過投資美國債券的水平。
3.中國政府越來越鼓勵中國資本收購外國資產,作為這個主動政策之一,向外國基金進行長期投資,可謂一箭雙雕,既能平衡中國資本流入入超的不平衡局面,又能鼓勵中國企業與世界市場的融合。
4.建立向海外投資的先例,以供中國企業學習。
5.向海外市場和媒體展示,中國愿意與國際資本市場在最高層面結成合作伙伴關系。
6.促使中國官員進入華爾街內部歷練金融操作,并獲得經驗,加速對國際資本市場的參與。
7.嘗試通過私人債券公司進行替代投資。
8.鼓勵世界級投資公司更加積極地投資中國,而且已見成效,黑石集團立即開始了這個工作。
9.通過一個被公認的業內領袖公司,了解大批國際性私募基金,從而建立一個低風險的投資機制。
10.探討新的投資模式,此舉就仿效新加坡已取得巨大成功的投資公司淡馬錫的經驗。
11.將中國的外匯儲備留在美國境內,以免激化與美國現有的貿易摩擦。
12.將中國與美國強大的金融勢力聯合起來,對美國國會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將起到部分的反制作用。
外匯投資考驗智慧
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已締造了人類歷史上一個最鼓舞人心的可持續的經濟成功故事。然而,中國仍然面臨嚴重而復雜的經濟問題,主要是國民之間的收入不平衡、可持續性發展和環境污染問題。這些系統性問題只能通過實施有效的長期政策,加以解決。只有認識到這些問題,中國才能謹慎地管理好外匯儲備,因為它們不僅是公民創造的財富,也是防止經濟下滑的一個保險。
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是由于中國貿易入超而積累起來的。巨額外匯儲備看起來對中國是有利的,有一陣子也的確如此,但貿易不平衡局面是不可持續的,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反作用。
首先,其他國家——主要是美國和許多歐洲國家,將持續施加壓力,要求中國加快改革,尤其是提升人民幣匯率。其次,中國出現貿易順差的不平衡局面對中國自身經濟并不是好事,因為金融系統的貨幣流動性過大,將引發通貨膨脹和其他不正常現象。由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國際商界對中國持續穩定充滿信心,外國投資持續快速地流入中國,這會加劇中國的貿易不平衡局面。要解決中國的貿易不平衡和資本流入入超問題,有數個長期性的解決方案,而中國投資黑石集團就是在采取這些方案中邁出的一小步。
中國的這一投資除了獲得金融收益,還為那些開始投資海外的中國企業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中國海外投資的增長勢頭,不僅有利于減少資本流動的不平衡,而且也有利于中國對世界市場的參與。許多中國企業的長遠目標都是躋身世界產業市場中的領先地位,只有開始把投資觸角延伸到中國之外,這個景象才可能出現。
(編輯:張建魁)
背景資料
什么是私募基金
所謂私募基金,又可稱為向特定對象募集的基金,是指通過非公開方式,向少數機構投資者或個人募集資金而設立的基金,它的銷售和贖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過私下與投資者協商進行的。
相對于公募,私募基金有三個特點。首先,私募基金通過非公開方式募集資金,不允許做廣告,不可以進行媒體宣傳,只能通過“富翁俱樂部”口耳相傳。其次,在募集對象上,私募基金的對象只是少數特定的投資者,圈子小、門檻高。第三,和公募基金必須披露詳細的信息不同,私募基金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監管也相對寬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資更具隱蔽性,運作也更為靈活,相應地,獲得高收益回報的機會也更大。
在國外,一些著名的基金,比如量子基金、老虎基金,都是典型的私募基金。而共同基金、退休金基金,則是美國主要的公募基金。
我國私募基金市場現狀
中國私募基金萌芽于1993年。根據業內人士統計,目前私募基金占投資者交易資金的比重達到35%,資金總規模在6000到7000億元之間,遠遠超過在深滬兩地掛牌的封閉式基金數額,整體規模超過公募基金一倍。
在地區分布上,我國私募資金又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遼寧和江蘇等地。但是中國的私募基金暫時難與國際接軌,主要是監管執行的問題,急需證券監管部門出臺相關法律法規。
(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