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前不久,娃哈哈和達能的反目成仇,讓媒體和公眾看足了熱鬧。而讓他們撕破臉的“家丑”不過起于“并購”二字。似乎就在一夜之間,“并購”不再是恩怨雙方的難言之隱,而登堂入室地出沒于媒體、論壇,甚至聚會餐桌上,成為最熱的談資。
了解多了,人們發現,娃哈哈和達能的問題不過是冰山一角,“并購”已經是許多中國企業入世以來普遍面臨的問題。對企業而言,并購挾裹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對普通百姓而言,大規模的并購又會帶來哪些影響?就此,本刊記者專訪了被稱為“國內并購第一人”的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會長、全球并購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巍。
6大案例掀起并購熱潮
“并購”話題似乎是在一夜之間熱起來的。實際上,從5年前甚至更早以前開始,中國的并購市場就一直不溫不火地發展著。那時,它還只是商界、學界等一小部分專業人士的“自留地”,還沒有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記者:中國的并購市場發展了這么多年,卻在近兩三年才一躍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造成這樣“時間差”的原因是什么?
王?。核闫饋?,標志著中國并購市場真正起步的時間應該是在2005年,那一年出現了一些大宗的跨國并購交易。2005年5月,聯想以12.5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IBM全球PC業務的并購;同年6月,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傳出消息,要將美國第八大石油公司優尼科收入麾下;TCL則通過對法國家電企業湯姆遜的并購改變了自己的全球產業布局。3家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行動讓國人為之振奮,“原來我們也能收購外國企業,這可是揚眉吐氣!”
與之相對的,外資也將眼光投向了國內的龍頭企業。2006年8月,歐洲最大的小家電企業SEB集團成為蘇泊爾的“絕對上級”;11月,美國凱雷投資集團以2.25億美元的價格取得了國內工程機械制造行業龍頭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50%的股權;緊接著,娃哈哈又因為10年前簽訂的并購協議和法國達能爭得臉紅脖子粗。正是這6個案例,使得并購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眾話題。
記者:這些大企業近幾年頻繁展開并購行動,是與中國加入WTO有關嗎?
王?。捍_實。最初加入WTO那幾年,大家普遍都抱有一種恐懼心理,害怕突然將自己暴露在一個成熟的國際資本市場中,會對自身產生各種限制和負面影響。于是,所有人都高呼“狼來了”,大多數企業對境外投資也都持一種“隔岸觀火”的保守態度??蓭啄臧l展下來,中國的貿易順差越來越大、人民幣越來越堅挺。目前,我國有17萬億人民幣的居民儲蓄存款,1.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樣巨大的資金支持激發了人們強烈的自信及消費欲望,老百姓開始買房、買車、買股票,企業呢,就開始買廠子。
客觀方面,中國加入WTO后,國外龐大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強大的并購能力沖擊中國,迫使本土企業必須主動尋找與全球合作的機會。這不僅僅是多賺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價值鏈放到全球價值鏈中,與全球資源進行整合,這是提升公司自身價值最有效的辦法。比如中海油,想通過收購優尼科彌補在天然氣資源上的不足;再比如聯想,它在國內的市場已經飽和,只能通過國際化來繼續拓寬市場。
對國外資本而言,中國市場在參與了國際競爭后,已經逐漸符合國際游戲規則了。所以,2006年意味著中國加入WTO保護期的結束,對中國覬覦已久的外資在門口早就等得不耐煩了。
記者:并購大行其道,但似乎都是企業之間的事情,它與普通百姓的生活有什么關系呢?
王巍: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和并購息息相關,因為,各種企業都在進行并購。我們穿的衣服,雖然都標著“Made in China”,但大都是中外合資企業制造的;我們平時喜歡逛超市,但目前中國境內相當一部分的超市都被外資控制。如果沒有了并購,我們的生活會倒退幾十年,經濟還是按照自然規律緩慢增長,企業也就不可能做大。
沒有并購,炸油條小販就是再開100個小店,也永遠不會形成臺灣永和大王(最近已被菲律賓最大餐飲連鎖企業快樂蜂并購)這樣的連鎖店;國美、蘇寧這樣的家電連鎖企業也不可能存在。并購使我們的消費選擇越來越多、生活成本越來越低,從中得到的服務質量也越來越高。
中國并購,頭重腳輕
并購發展勢頭之迅猛,讓國人無不為之振奮,許多人開始高呼:我們已經以可觀的速度與歐美國家在并購市場上并駕齊驅了。
記者:當前,我們在跨國并購的活動中處于什么形勢?
王?。嚎傮w來說,近年,跨國公司的并購重點主要側重于我國各個領域的骨干企業、龍頭企業。比如,零售業領域,我國大型超市中有不少已被跨國公司納入囊中。再反觀中國企業的海外收購,大部分都是對別人而言已經“淘汰”的部分,當然其中仍有一部分是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的。雖然吃這種“虧”是中國企業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提高警惕:這種外資的“掐尖”行為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我們的行業安全甚至經濟安全。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經濟要加速發展,就必須走出去,孤立并不等于安全。所以,要想在競爭中求發展,政府還需花些代價來扶持本土的企業去走全球化道路。
記者:拿最近備受關注的外資和中國企業的并購案來說,我們能得到什么啟示?
王?。簯撌煜な袌龅囊巹t,應該學會用市場的語言與外資對話。許多人把外資和中國企業的并購之爭看作中外文化的沖突,事實卻并非如此。打個比方,10年前人家給你一筆錢,現在你不需要了,就說他們欺騙你,或者明知道不允許還做賬外賬,這都是不被市場認可的行為。有些企業家很聰明,他以“民族、中國”為切入點煽動了大眾情緒,但他的反擊明顯是缺乏商業常識的。生活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就得按規則辦事。
其實,不要將跨國并購和本土并購完全割裂開來,這兩者在商業本質上是共通的,無非是前者增加了一點國家因素、民族感情色彩。我時常拿戀愛來比喻并購,跨國并購就好比跨國婚姻。通常來說,一個中國女孩嫁給一個外國人,一旦兩人離婚了,我們可能本能地認為中國女孩受欺負了,但事實或許并不是這樣。
就好比并購雙方,剛結婚時溫情脈脈、海誓山盟,可是10年過去了,其中一方突然說,當年我年輕、無知,被老公騙了,我要離婚。
記者:那么,中國并購市場的發展與成熟還需要面臨哪些問題?
王?。喝谫Y機制不夠完善、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高……這些都是當前存在的問題,但我覺得這些都還是其次,關鍵在于心態。比如有的人,缺乏自我認知能力,自我感覺太好,總認為自己企業好,不必參與并購。實際上,目前全世界都在中國爭奪市場和資本,并購已是中國企業的發展道路之一。
我們現在迫切需要的,就是準確認識中國的經濟能力和中國企業的并購能力。有人說中國的經濟能力已經超過意大利了,但經濟增長不應該看國家規模而應該看人均福利,中國人口基數大,所以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仍然處在解決溫飽問題的階段。而企業的并購能力不僅僅是交易行為本身,你有沒有足夠的資源去收購?是否以合適的價格完成收購?有沒有足夠的管理能力駕馭收購后的企業?這三方面整合成了收購能力。
打個比方,有個東西,本來只值100元錢,你花500元買下來便以為自己完成了收購,其實不是,這叫套牢。比如TCL,完成海外收購后沒有能力妥善管理,最后全賣了,這也是失敗的。
從投資經濟到并購經濟
雖然我國的并購市場目前問題較多,卻仍然有不少企業陸續踏上這條路。王巍本人也不止一次地強調:“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并購市場?!?/p>
記者:您做出這個判斷的立足點在哪里?
王?。耗壳皝碚f,全球最大的并購市場還是美國、歐洲,但是它們已經相對飽和了,而中國正在由投資經濟轉向并購經濟。具體來說,中國市場是全世界資本投資的市場,而在投資比較充分、到達一定階段后,就必然形成并購市場。
因為整個投資市場已經飽和了,沒有富余的投資空間了,這時候資本還想參與的話就只能通過并購來實現。舉個例子,現在要想在北京的簋街上開新餐館已經不可能了,只能盤別人店面;秀水街的攤位轉讓費為什么那么貴,也是因為它的攤位已經飽和了。10年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吸引了全世界的投資者。如今,對他們而言,中國的投資市場基本飽和,而更高級別的投資,也就是并購,才剛剛開始。所以我說,中國一定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并購市場,但前提是中國經濟崛起,中國市場開放。
現在,全世界的并購資本奔向中國,連私募基金也來了。
(編輯:毛闐杰)
王巍
全國工商聯并購公會會長,全球并購研究中心秘書長,美國福特姆大學經濟學博士。先后在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世界銀行、中國南方證券有限公司等金融機構任職;直接策劃、組織了中國幾十家大型企業的改制、重組、承銷及并購業務。
(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編輯: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