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環(huán)球在線消息:格林斯潘出書了!
這個在克林頓時代創(chuàng)造出“零通貨膨脹型”奇跡的“經(jīng)濟沙皇”,這個素來以惜字如金著稱的美國聯(lián)邦儲備委員會前主席,終于可以一吐為快了——為了推廣他的自傳《動蕩年代──新世界中的冒險》。自9月17日新書發(fā)售至今,格老公開講的話大概比他在任18年美聯(lián)儲主席時說的總和還要多。誠如他自己宣稱的:“我非常高興不必再費盡心思想出官方陳詞來應對各種事情,終于可以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了。”
格林斯潘一改以往的措辭含糊不清,對書中涉及的諸多事件與問題出人意料地一針見血。更具戲劇性的是,在評價與他接觸過的歷任美國總統(tǒng)時,他更是毫不留情。
在美國的金融界,曾經(jīng)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只要格林斯潘一開口,全球投資人都要豎起耳朵。”而這一次,格林斯潘回憶錄的出版,又向世人證明:即便是離開了美聯(lián)儲,格林斯潘依舊“一言九鼎”。
“浴缸自傳”
在任時的格林斯潘有過如此的名言:“如果你們認為確切地理解了我講話的含義,那么,你們肯定是對我的講話產(chǎn)生了誤解。”
因為格林斯潘的每一句話,對美國經(jīng)濟乃至全球經(jīng)濟都舉足輕重,過大的威力讓他刻意含糊其辭,就連克林頓都曾這么評價過他:“每次我們都不知道格林斯潘要講什么,事實上他講完之后,我也不知道他講了什么。”
盡管如今已不再位高權重,格老的言論依然是字字千金。這本新出的自傳還沒來得及上市,培生集團旗下的企鵝出版公司便支付了高達800多萬美元的稿酬,是出版界標價最高的自傳之一。此書剛剛上架一周,銷量就高達12.9萬冊,在亞馬遜的暢銷書排行榜上榮登榜首。
而這本贏得巨額稿酬的回憶錄幾乎是格老在浴缸里完成的。這不是為了效仿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浴缸里的靈光乍現(xiàn),而是因為格林斯潘在上個世紀60年代背部受過傷,養(yǎng)成了每天在浴缸泡澡的習慣。他自己則說,長時間泡在熱氣騰騰的浴缸里,不僅能夠解除病痛,而且能讓自己才思泉涌;還戲言道,如果能發(fā)明一種能夠在水里寫作的筆和紙,那對他的助手來說將是一大好事,不用再去整理那些濕漉漉的手稿了。
就是這部“浴缸回憶錄”,卻一石激起千層浪。
石油,還是薩達姆?
首先讓世界媒體為之一震的是格林斯潘對于伊拉克戰(zhàn)爭的評論:“我感到難過的是,(布什政府)在政治上不方便承認眾所周知的一點:伊拉克戰(zhàn)爭主要是為了石油。”
雖然美國是為石油而打響這場戰(zhàn)爭的論調(diào)并不新鮮,但是從執(zhí)掌美聯(lián)儲18年之久的格林斯潘口中說出,頗具深意也頗惹爭議。有美國媒體評論,格林斯潘這次立場鮮明地站到了布什政府的對面,將有力地鼓舞反戰(zhàn)的左派人士。也有評論者認為美國政治的活力正是源于它的多樣性,格林斯潘只是傾向于反對大政府的自由派,而戰(zhàn)爭正是大政府行為中最糟糕的一項。許多支持自由市場的經(jīng)濟學家一般都認為,政治的一切行為都是以財政利益為轉(zhuǎn)移的。更有學者做出大膽猜測,認為格林斯潘此次“失言”,只是美國“棄卒保車”的一種策略,其目的是為布什政府從伊拉克撤軍鋪好臺階。
不管各方的觀點如何針鋒相對,做出最大反應的還是被格林斯潘言論震動的白宮。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表達了對格林斯潘 “尊敬”的同時,否認了格林斯潘的指責。蓋茨說:“在1991年發(fā)生波斯灣戰(zhàn)爭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指責,但我不相信這是真的。”
格林斯潘書中的一席話究竟言為何意,最終還是他自己站出來做了回應。9月15日,格林斯潘在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時說:“我不是指那是政府的動機。我只是說,若有人問我是否除掉薩達姆,我會說那是必要的。”他澄清道,在美國政府于2003年發(fā)動戰(zhàn)爭之前,自己曾告訴白宮,要保障全球石油供應,除掉薩達姆是“必要”的。支持伊拉克戰(zhàn)爭的主要目的確實是出于經(jīng)濟考量。格林斯潘說:“我的看法是,薩達姆在執(zhí)政的30年里,很明顯地正逐漸控制霍爾木茲海峽。那里每天有1700萬至1900萬桶石油過境。” 而他認為只要石油供應稍有中斷,就會造成油價高達每桶120美元,這將造成全球經(jīng)濟陷入混亂。因此,除掉薩達姆是“必要的”。
格林斯潘還說,當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時,他和總統(tǒng)布什一樣,相信伊拉克藏有大規(guī)模的殺傷性武器,“因為薩達姆表現(xiàn)得很鬼祟,好像嘗試保護什么東西。”采訪中,格林斯潘明確了自己的觀點:“因為他殘酷地想拿走世界的石油資源,伊拉克對于全世界來說是比伊朗大得多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