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從前的同事,一個時尚雜志社的編輯,不知從哪里湊來幾百萬資金,轉行開公關公司了。不久前見面,他滿腹牢騷:“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為節約成本,他的員工多是來滬找工作的外地大學生,月工資兩千不到,每天像驢子一樣做足12小時。回想他當年拿著上萬月薪時也有牢騷:“兩年工資沒漲過,老板怎么那么摳……”輪到自己當老板的時候,比臺巴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金錢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博士后還是小學畢業。但面對同樣的資金周轉問題,不同的老板會有不同的處理辦法。有的雞蛋里挑骨頭,找人的茬兒,挑貨的刺兒,拖欠工資,拖欠貨款;也有人把家里存款拿出來,把房子車子變賣掉,付錢給別人。前一種人或許在商場上又存活下來,后一種小老板只好雙手空空再去打工。兩年前名片上的董事長、總裁,變成現在的部門經理。雖然沒有足夠的體面,但心里踏實,每月坐等工資入賬。再也不必像當初那樣,一到發工資的日子,就徹夜難眠;而想到欠款時,又被良心追殺。為了錢只能跟自己過不去,何苦來?
一個曾經開平面設計公司的朋友現在重新回到一家大企業上班。當過老板、知道艱辛之后,心態反而平和起來。雖然變回打工仔,但他的生活質量卻比以前高了:收入穩定,找了女朋友,經常可以去看看電影,偶爾還能接點私活兒賺些外快。
話又說回來,打工職位再高的人,也不代表能辦好一個最小的公司。有個在世界五百強企業做區域銷售總監的能人,決心實現夢想:創立自己的時裝品牌。她花2萬元租下150平米的辦公室后,發現太小,于是又另外租了一間更大的,2萬元打了水漂。這件事被一個小老板朋友知道后,拍著桌子大罵:你怎么就不知道轉租出去?!
習慣了大手筆簽單子,言必稱百萬、千萬的人,哪里想到還要為了區區一兩萬費盡口舌呢?結果半年后,時裝公司倒閉,銷售總監回到打工的老本行。算一算賬,一共虧損了十幾萬,全當為圓一場“老板夢”買單吧。(來源:《環球人物》 編輯: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