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一本《紅樓夢》,成就了一門“紅學”。從飲食到服飾、從建筑到詩詞……紅學專家們從《紅樓夢》中讀出了幾乎涵蓋社會所有領域的內容。然而“管理”在紅學領域,還是個新鮮的詞匯。
年近七旬的紅學大師周思源在“全球通名家講談”上開宗明義:“世上萬事萬物,既有千差萬別,又有相同之處,因此,我們能從《紅樓夢》中學到許多對現代管理具有啟迪意義的東西。在管理方面給大家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非王熙鳳莫屬。”
王熙鳳的五板斧
《紅樓夢》第十三回,“王熙鳳協理寧國府”,王熙鳳果斷、潑辣、處事有方、賞罰有度、善于從小事入手抓全局的特點躍然紙上。
“萬事開頭難,抓好開頭對管理者來說格外重要。作為榮國府的孫媳婦,王熙鳳協理寧國府時便意識到這一點,她在最短的時間內樹立了自己的威信,就靠抓了五件事。”周思源直入主題。
“這第一件事,王熙鳳派自己出嫁時的配房來旺媳婦,到寧國府領幾張紙,只為了訂個記錄賬務的小本子。堂堂榮國府,難道幾張紙都拿不出來?當然不是!不過,辦你寧國府的事,當然是花寧國府的銀子。這等于告訴所有人,我王熙鳳辦事是非常嚴格認真的,絕不會貪寧國府一點好處,也不會讓榮國府受損失,丁是丁卯是卯。這一招先聲奪人!”
寧國府從來浪費成災、苦樂不均。而王熙鳳將“罪魁禍首”歸結為小部分人利用特權謀取私利,導致大部分人在缺乏公平的環境中失去工作積極性。針對這一點,鳳姐將府內參與喪事的134名仆人分成了8批:20個倒茶、20個管飯、30個清掃……很快,廳堂內原本雜亂的人流因為職權的明晰而井井有條。與此同時,王熙鳳十分清楚“擒賊先擒王”的道理,她對寧國府“首席女仆”提出明確要求:凡發現有人徇情、浪費、貪污、偷懶,將嚴肅處置。
周思源將王熙鳳上臺后的第四件事,總結為“嚴格而適度地處罰了一個違規女仆”。這個點卯時遲到的女仆說自己是“睡迷糊”了。“那些地位最低的丫頭住的都是‘集體宿舍’,要‘上班’肯定一起爬起來,而這個女仆怎么會睡迷糊呢?這說明她住的是‘單間’。再深究,她爹媽肯定是個有地位的奴仆,所以她才不拿規章制度當回事。為了警示旁人,鳳姐要求對這個違規者打二十板子。反觀我們現在,時常出現執行難的情況,究其原因,很多時候是執行者缺乏應有的決心和魄力,對被執行者的后臺心存顧忌。”
周思源從書中細節引申出對現實問題的思索,讓人嘖嘖稱嘆,對王熙鳳的第五個措施更是充滿好奇。
“一日,榮國府的幾個女仆到寧國府請示領四樣東西用于開銷,王熙鳳只批了兩件,讓女仆將另外兩件算清楚了再說。如此一來,王熙鳳讓寧國府仆人看到自己對老部下的嚴厲,從此做事不敢松懈。”寧國府也迅速由“大亂”到“大治”。
丫環的面試
在周思源看來,現代管理者能從王熙鳳身上得到的啟發,遠遠不止“從細節抓全局”這么簡單。
“慧眼識英才,是每個領導者都應具備的品質。可我們往往陷入對學歷、資歷等硬指標的過分關注。事實上,能力可以通過細節來體現。怡紅院有個丫頭叫小紅,被埋沒在如云的仆人中。一日,王熙鳳有事走不開,碰巧小紅路過,便讓她轉告自己的貼身丫環平兒,一會兒有繡匠來取工錢,讓平兒付了。小紅辦完事向熙鳳匯報了整件事情的經過。我把這段話概括為‘說奶奶’。”隨即,周思源拿出一張小紙片:
“平姐姐說,奶奶剛出來了,他就把銀子收了起來,張材家的來討,當面稱了給他拿去了……平姐姐教我回奶奶:才旺兒進來討奶奶的示下,好往那家子去。平姐姐就把那話按著奶奶的主意打發他去了,平姐姐說:我們奶奶問這里奶奶好。原是我們二爺不在家,雖然遲了兩天,只管請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們奶奶還會了五奶奶來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兒打發了人來說,舅奶奶帶了信來了,問奶奶好,還要和這里的姑奶奶尋兩丸延年神驗萬全丹。若有了,奶奶打發人來,只管送在我們奶奶這里。明兒有人去,就順路給那邊舅奶奶帶去的。”
話音未落,臺下的觀眾早已暈頭轉向。周思源說,當年他為了弄清這段話中到底有多少叫“奶奶”的少婦,還專門拿筆作記號,“短短一段不到200字的話,竟然寫了五個不同的少婦!”
從這段精妙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小紅驚人的記憶力、分辨力和極其出色的口頭表達能力。王熙鳳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人才,馬上將其調到身邊作為自己的“臂膀”。根據《紅樓夢》書中的線索推算,日后,賈府被抄家、王熙鳳被關押,正是這個小紅組織了對她的救援。
“這實際上是王熙鳳對小紅的面試。我們現在的面試,有很多都過于簡單、機械,缺乏考察個人綜合素質的細節。用人,看中的應該是他的能力,而不是原來的地位。否則,小紅這個最底層的丫環,怎能進入王熙鳳的‘法眼’?”
末世女子的悲哀
周思源的解讀給在場觀眾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或許是受到周思源思路的影響,觀眾們將賈府比作家族企業,把寶玉稱為這個企業的VIP……一時間,討論的氣氛變得格外活躍。
“賈母、王夫人、王熙鳳、薛寶釵……為什么這么多優秀的‘高層領導’都沒能挽救賈府的崩潰?”一位年輕的女觀眾首先發難。
“根本原因在于這個社會。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很尖銳地指出,這個社會已經腐敗透了,國家已處于末世。在那樣的大環境下,小環境的持續發展缺乏平臺。而且,當時畢竟是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因此許多女性盡管在能力上優于男性,也只能在大觀園中的內務管理上小試牛刀。”
“這樣說來,《紅樓夢》是否在宣揚人生的虛無主義呢?”另一名觀眾緊接著追問。周思源說:“《紅樓夢》的確表達了某種悲觀的情緒,但曹雪芹在通過這個悲劇提醒大家:末世會扼殺一切有才干的人,從現在開始,要尋找出路。這一點,從‘王熙鳳’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來。‘王’代表著江山社稷,‘熙’是興起的意思,‘鳳’則代表女性。我認為,曹雪芹是想借王熙鳳表達一個觀念: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趨向沒落的時候,女性至少要取得同樣平等的地位,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只是‘凡鳥偏從末世來’,王熙鳳這樣優秀的女性,只因生活在末世,最后落得一個悲劇的結果。這表面看來是一種虛無,實則是一種無奈。”
“王熙鳳很有管理才能,但是寧國府在她離開后又迅速恢復了往日的混亂,而她本人在榮國府內也引發了很深的積怨,您覺得她的管理能帶來可持續發展嗎?”現場的“交鋒”氣氛越來越濃。
“這個問題確實切中要害,不過,我還是要替她辯解。王熙鳳管理寧國府不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不可能采取一些根本性的措施。而且,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王熙鳳職權所能施展的空間實在有限。至于榮國府積怨很深,也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在于她本人的貪婪、嚴苛;其二,她一心想改變祖宗定下的規矩,這就難免觸動既得利益者,為自己招來口舌。”
一本名著中所包含的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內難以盡數,但周思源希望以“全球通名家講談”為契機,勾起聽眾對《紅樓夢》深入研讀的興趣。“擇其善者而從之,我想,這是我們對經典所應持有的態度。”(來源:《環球人物》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