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湯一介,著名學者,哲學家,1927年生于天津,195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F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儒藏》編纂中心主任,中華孔子學會會長,中國文化書院名譽院長。著有《郭象與魏晉玄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道釋》、《佛教與中國文化》等。
在“全球通名家講談”,臺下坐的皆是商務精英,湯一介一身筆挺西裝,像參加學術會議一般,將事先準備好的提綱分發給臺下觀眾。
當主持人報出了湯一介“國學大師”的名號時,這位耄耋老人顯得平和淡定。也正是憑著這種平常心,他在愈來愈熱的“國學復興”之聲中,保留了自己的觀察與思考。
回看歐洲,追溯中國
近年來,中國出現儒學熱潮,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之一可歸結為: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國民越來越重視并認同民族文化。“我們常說,當今中華民族正處在民族復興的前夜,儒學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在這過程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正是這個沖擊,使國人得到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湯一介的開場白直接切入主題。
在近現代1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一邊努力學習、吸收西方文化,一邊在傳統與反傳統之間爭論、選擇和迷失。湯一介1927年生于天津,在少年時代里,體驗了戰亂流離。這種經歷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成年后開始獨立思考人生、社會等問題。
考大學時,湯一介選擇了北大哲學系。此后的60多年里,他行走于中西方思想文化之間,看到了西方文化推動儒學從傳統走向現在的軌跡?!敖陙恚型鈱W術界提出‘新軸心時代’這個概念?!S心時代’是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來的。他認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希臘、印度、中國、以色列以及波斯等地區,同時出現了一批偉大的思想家。這些偉大的思想家對人類的終極問題,都提出獨到的見解。雖然,他們的思想在當時并沒有互相影響,但在以后兩千多年中,卻成為了人類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新軸心時代’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不斷加以溫習和發掘,以影響世界文化的新格局?!?/p>
回顧歷史可以看到,當年,歐洲的文藝復興把目光投向其文化源頭——古希臘,從而使歐洲文明燃起新的光輝,并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中國,宋明時期產生的“新儒學”,充分吸收和消化了印度佛教文化,并對先前的孔孟之學予以豐富和發展,從而把中國儒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后來,這股思潮還影響到了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
“當今在全球化的形勢下,作為‘軸心文明’的重要一支——儒家文化,在經歷西方文化100多年的沖擊后,正得以復興,并以和諧的理念貢獻于人類社會?!焙驮S多學者一樣,湯一介也強調,今天應進一步發掘傳統儒家思想文化中所包含的和諧思想?!啊抖Y記·禮運》提出‘大同’的理念,實際上是儒家和諧社會的藍圖;《論語》中提出‘禮之用,和為貴’,實際上是處理人和人之間關系的禮儀制度,它的作用也是追求和諧。孔子講‘和而不同’,就是說思想觀念、文化傳統可以不同,但可以和諧相處,而不能因為‘不同’發生沖突。特別是《易經》中‘泰和’的觀念,包含了四個層面的和諧:自然界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和人之間的和諧、人自己身心內外的和諧。這些思想和智慧,都是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的寶貴資源。”
不能搞“中國文化中心論”
湯一介對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學養,使他得以跳脫出束縛,倡導傳統哲學“走出中西古今之爭”。這一理念促進了中國傳統哲學與現代的結合。在多年來與國外學術界的交流中,他總結出兩點:弘揚國學,一要站牢根基,二要吸收先進的文化。
任何一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必須根植在自身文化的傳統之中;只有對自身文化予以充分的理解與認識、保護和發揚,才能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遷。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對自身傳統的認同,或將被消滅,或會被同化。有西方學者統計,人類歷史上原有10多種文化傳統,現在只剩下7種。這說明,任何一種文化傳統要不斷發展,就必須不斷吸收、消化其他民族文化,并在互相對話和碰撞中,實現自我的更新和彼此的融和。
“羅素曾說,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已經多次被證明是人類文化發展的里程碑?!睖唤殡S手拾起西方哲學大師的言論佐證,“羅素的這句話,是他在1922年訪問中國以后講的。他還說,一種‘落后’文化在和一種先進文化交流之后,往往會發生‘后來居上’的情況?!?/p>
著名學者費孝通提出過“文化自覺”的觀念:每一個民族對自己文化的來源、發展,都要有自覺的了解。各個民族、各種文化要了解自己的美好,也要知道并學習別人的美好。美的東西一定要共享,這樣就天下大同了。湯一介覺察到,現在國學興起,但一些提法民族情緒過于濃厚,令中國文化有孤芳自賞之嫌。“所謂‘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21世紀中國是中心’,這些都是不對的。我們要記住,不能只要國學、只講國學;如果這樣,就孤立自己了。我們要共同享受美好的文化,共同創造和諧的世界。放眼全球,‘歐洲文化中心論’已經破產了,我們也不能搞‘中國文化中心論’。”
《儒藏》,第二部《四庫全書》
編撰《儒藏》是這位八旬老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儒藏》收錄編輯歷代儒家典籍,工程浩大。明清兩代,就有學者提出編撰此書,但終未實現。2003年,國家教育部投入10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由湯一介牽頭,組織20多個學術機構研究人員編撰《儒藏》。《儒藏》編撰工程的第一部分包括500本、9700多卷、1.5億字的儒家典籍精華,預計全部工程需要16年的時間。臺下觀眾發問:“有人評價湯先生正在主持編寫的《儒藏》,相當于是一部《四庫全書》。請問,在原來《四庫全書》基礎上,《儒藏》將會增加什么內容呢?”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提過。我接手這項任務時,已經76歲了,按道理不應該接這么大的工作,但沒辦法,我們現在缺人?。≈腥A書局在新中國成立后,整理出版了《二十四史》,那批老先生多已故去,再過個十年八年,幾乎就沒有了?!睖唤閲@了口氣,“《儒藏》是一部系統梳理儒家思想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儒家典籍。最近十幾二十年來,我們又編了《續四庫全書》,《四庫全書》的存目叢書,還有禁毀叢書。這里也不僅僅是儒家經典,還有道家的、佛家的經典,以及一些筆記小說等等,比較雜。我們編的不同于過去的影印版,是要用標點排印本,有了標點人們就容易讀。而且我們要加???,就是把不能的版本做比較,哪一個版本是最好的。我們希望以此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傳承下去,所以必須編好?!?/p>
湯一介在做佛教研究時發現,全世界那么多部佛教典籍,但幾乎所有佛教研究,都只用日本的《大政大藏》,因為這個版本最科學、最權威。湯一介的夢想就是把《儒藏》編成世界最權威的版本,“全世界只能用我們這個,不能用別的版本,這才有意義”。(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記者 路 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