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2008年2月7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米特·羅姆尼,宣布退出黨內初選。作為一名摩門教徒,他的參選和退選,都吸引了美國選民的目光──因為這是摩門教對美國政治的又一次深度介入,但這個教派,在很多美國人眼里根本就是“邪教”。
而就在羅姆尼退選前3天,擁有1300萬信徒的摩門教,迎來了第16任教主──托馬斯·蒙森。81歲高齡的他,也是羅姆尼的忠實支持者。
八旬老翁要為“邪教”正名
長期以來,摩門教一直都為一件事情所困擾,那就是人們普遍認為,摩門教是實行“一夫多妻制”的“邪教”組織。2006年5月,美國聯邦調查局宣布,全美規模最大的“一夫多妻制”教派——“摩門教末世圣徒教會”掌門人沃倫·杰夫斯,被列入“十大通緝犯”名單。至此,摩門教的名聲更加狼藉。
事實上,“一夫多妻制”很早就存在于摩門教內,但在1890年,迫于巨大的社會壓力,摩門教宣布放棄“一夫多妻制”。猶他州是摩門教在美國的大本營。1896年,猶他州正式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同時也宣布“一夫多妻制”為非法行為。
不過,由于歷史原因,“一夫多妻制”目前在猶他州仍有市場。有媒體估計,目前在該州境內,至少還有3萬名不公開的摩門教信徒,幾乎都娶了一個以上的妻子。這無異于給整個摩門教臉上抹了黑。前不久,馬薩諸塞州州長米特·羅姆尼宣布,放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競選。據分析,這也與他是摩門教信徒有一定關系。
所以,蒙森上任后面臨的第一大挑戰,就是如何整肅教規,讓所有教徒都能嚴守紀律,不搞“一夫多妻”。
蒙森面臨的第二大挑戰,是如何繼續發展摩門教。據摩門教網站和美國有關媒體報道,目前,摩門教擁有教徒1300萬人,使團344個,傳教士5.3萬人,培訓中心17個,圣殿124所,教會大學4所,在校生35.85萬人,資產超過400億美元,是美國最富有的宗教。摩門教在猶他州,還擁有龐大的地產及工場、農場。盡管近年來摩門教信教人數還有增加,但增速已呈下降之勢。這個問題尤其考驗著蒙森的智慧與能力。
圣誕節總和寡婦們在一起
1927年8月21日,一個普通的星期日,一個男孩降生在美國猶他州首府鹽湖城。因為孩子的父母有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和瑞典人的血統,于是給孩子取了一個英文名和瑞典姓:托馬斯·蒙森,昵稱“湯姆”。
蒙森的父母一共生育了六個兒女,家庭成員雖多,但卻十分和睦。蒙森的外公在鹽湖城買了一塊地,除了給自己蓋了一棟房子,還給自己每個孩子各蓋了一棟。這樣一來,所有親人都可以生活在一起了,其樂融融。
有一年過圣誕節,蒙森看到與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拿熱水泡麥片,而他平時是用牛奶泡燕麥片。這讓他很難過,于是就把自己的圣誕節禮物——兩只兔子,給了這個伙伴:“這雖然不是火雞,但可以讓你吃一頓好的圣誕節飯。”
蒙森長大后,曾出任過摩門教猶他州一個教區的主教。當時,這個教區有一批寡婦信徒,很多人把她們看作是累贅,但蒙森并不這么認為。他堅持在每個圣誕節期間,都會去看望這些寡婦信徒。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有個朋友曾經問他:“其實你用不著去看那些人。她們也不認識你。你給她們說了那么多話,她們很少答腔。”蒙森笑答:“她們認不認識我并不要緊。因為我認識她們,所以我才跟她們講話。”
給三代教主當顧問
蒙森和摩門教結緣,和他出生在摩門教總部鹽湖城有很大關系。
摩門教于1830年由美國人約瑟夫·史密斯創建,其全稱是“耶穌基督后期圣徒教會”。創教初期,美國主流宗教——基督教新教派對摩門教予以打壓,史密斯也被殺害。后來,新教主楊百翰帶領教徒,逃到了美國中部猶他州大鹽湖山谷,逐步安定下來,最終把教會總部設在鹽湖城。
在鹽湖城,幾乎隨處可見到摩門教的教士們。在這樣的氛圍下,蒙森從小耳濡目染,逐漸對這個宗教產生了興趣,并在16歲時加入了摩門教。第二年,正在大學讀書的蒙森,響應國家號召,應征入伍,參加“二戰”,并被派往美太平洋海軍部隊服役。戰爭結束后,蒙森回到大學修完學業,畢業后從事銷售與管理工作,職業發展頗為順利,并逐漸在教務工作中嶄露頭角。1963年10月,36歲的蒙森被任命為摩門教十二門徒之一。這對一個信徒來說,是很榮耀的事情。
從1985年11月起,蒙森先后給兩任教主擔任第二顧問。直到1995年辛克利接任教主之后,他才升任第一顧問。在這一位置上,他一呆又是十幾年。蒙森并沒有怨言,而是繼續兢兢業業地做好教務工作,摩門教信徒們也對他越來越信任和尊重。
2008年1月,摩門教第15任教主辛克利去世。摩門教需要選擇一位新的領導人。摩門教信徒們在鹽湖城召開了閉門會議,選舉新任教主。最終,年逾八旬的蒙森不負眾望,全票當選。
恩愛夫妻因教結緣
蒙森總說自己很幸運,因為他有一段美滿的婚姻和一個幸福的家庭。
蒙森與妻子弗朗西斯·約翰遜在大學期間相識。當兩個年輕人相愛了一段時間后,蒙森決定按照美國人的傳統,去女方家求婚。
同在鹽湖城一座城市里,兩家相距并不遠。但一路上,蒙森卻心懷忐忑。他不知道將要面對的是怎樣的結果。
開門的是女友的父親弗朗茲·約翰遜。蒙森自報姓名后,弗朗茲驚喜地問道:“蒙森?這不是瑞典姓嗎?!”蒙森說:“正是。”弗朗茲把蒙森請進屋,從抽屜里拿出一張照片,上面有兩個戴帽子的傳教士。他指著其中的一個人問:“你與這個蒙森有關系嗎?”蒙森說:“這是我的大叔埃利亞斯·蒙森呀!”弗朗茲眼含淚花地說:“就是他,把福音帶到了我父母在瑞典的家。”
正是這種因教而來的情緣,蒙森與弗朗西斯家人的感情一下子拉近了,也自然了很多。蒙森這下子放心了。
此后,蒙森與弗朗西斯的感情發展很快,1948年10月,兩人喜結連理。婚后,夫婦倆恩恩愛愛,蒙森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和教務,弗朗西斯則專心操持家務。
蒙森對妻子非常敬重。一次,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結婚以來,我一直在外忙著,經常早出晚歸,很少有時間與弗朗西斯單獨在一起,可她沒有抱怨過我一句話。她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她是一個愛靜的女人,并且非常有信仰。”
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六個孫子的祖父,蒙森對晚輩們疼愛有加。無論多么繁忙,他都會想辦法抽空與孩子們玩耍、交流。他的大兒子回憶說:“我們在加拿大時,我每天晚上上床睡覺前,都要到父親的樓上辦公室去向他道晚安。而不管他在做什么,他都會放下手頭的活兒,與我玩一會兒。這給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有妻子的支持,有晚輩的關愛,蒙森無論是在生意場上,還是在宗教事務中,都可以心無旁騖地工作。他說:“作為一名丈夫、父親、祖父,我知足了。”(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特約記者 南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