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的“金剪子”
[ 2008-04-21 14:55 ]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一不留神,你碰到的人就是個民間藝人。”剛到山東高密,就聽到這樣的說法。盡管是一個縣級市,但有著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高密卻有4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剪紙、撲灰年畫、彩色泥塑和地方戲曲茂腔,并被文化部評為第一個“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高密的民間藝人層出不窮,尤其是民間剪紙藝術大師。

剪出來的媳婦

“你能畫啥,我就能剪出來啥!”26年前,家住高密縣井溝鎮河南村的劉彩花和縣文化館巡視員叫板時充滿自信。不過,這個地地道道的高密媳婦還是牢記祖訓,恪守婦道,在家里養豬養娃,把去縣城剪紙的活計“介紹”給了自己的丈夫范祚信。如今的范祚信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不僅在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院校舉辦過個人展,而且到過日本、法國,并在那些地方受到“追捧”。

“要是沒我,他根本剪不出來那些花。”面對丈夫的輝煌,劉彩花有點坐不住了,她也想把失去的光彩找回來。她告訴記者,現在在高密,有一雙會剪紙的巧手,不僅意味著能擺脫下地種田的命運,還可以供子女讀大學,甚至能在城里買樓,“那是讓村里人都刮目相看的事”。范祚信在一旁憨憨地笑了,遞給記者一打各類榮譽證書的復印件,前4個是范祚信的,后4個是劉彩花的。

像所有純樸農民家庭的孩子一樣,小范祚信和小劉彩花,都是看著家里的姑婆姨嬸們剪紙長大的。每年一進臘月,鄉下人家的大鋪炕上,坐滿了巧手的媳婦們,一邊“拉呱”(高密方言:聊天),一邊剪紙。看著看著,他們也愛上了剪紙,“一天不剪手就癢癢,連趕大集也不忘記揣摩人家的剪紙,到鄰里家串門也要學幾個新樣子。”看他們都這么癡迷,有人就“慫恿”他們一“剪”高低。“剪著剪著,就‘撿’了個媳婦。”范祚信說起這事還很得意,兩人的結婚紀念物就是互贈的兩把剪刀。

高密的媳婦們,平常里只能“低眉順目”,因為剪紙,她們有了“揚眉”的機會。她們中大部分連字都不識一個,但肚子里卻有剪不完的花樣。劉彩花告訴記者,她不識字,但央求說書的堂叔給自己講了遍《水滸傳》,便能繪制出“水滸108將”的剪紙花樣;而識字的范祚信,卻只能把花樣用煙火熏在土紙上,才能剪出精品。

如今的范家,老少三代都會剪紙,“水滸108將”之后,他們又創作了“紅樓夢100人”,而且要把中國歷史小說的人物、歷史人物繼續“剪”下去……

2500元的小狗剪紙

齊秀花和農村里的大部分“剪花娘子”不一樣的是,她和自己剪的第一張剪紙——“小鯉魚跳龍門”一樣,從鄉村跳到了城里,繼而又跳到了國外。

在高密,1998年至今,有8位“剪花娘子”相繼出國表演,齊秀花是最早的一個。

那年,35歲的齊秀花第一次出國,很興奮。在瑞士,排隊等她剪紙的人數也數不清,平均每分鐘就能剪一個蝴蝶的她,從早晨9點開始,午飯都沒顧上吃,一直剪到下午5點半。“說好的是免費贈送,沒想到老外都要付錢,說‘藝術是無價的’,該給錢。”讓齊秀花更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個老外帶了自己心愛的寵物狗來排隊,看著那只狗很可愛,她就興之所致,給主人剪了那只狗,老外高興地連聲說謝謝,非要給齊秀花500瑞士法郎(相當于人民幣2500元)不可。

這讓齊秀花再一次認識到自己作品的價值。

她已有100多幅作品被中央美院留作民間美術系的教材,她本人也無數次被請去,站在大學的講臺上。1997年香港回歸,又逢牛年,200多天里,她剪出1997頭形態各異的牛,栩栩如生,身為山東省濰坊市政協委員的齊秀花把它捐給了全國政協。因為一幅“金牛奮蹄”,齊秀花的剪紙上了1997年丁丑生肖郵票。

當人們還在討論,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密剪紙該何去何從時,齊秀花已經憑借它改變了自己的生活。

曾幾何時,“見什么剪什么”的齊秀花得躲著丈夫,偷偷地在廚房“過過癮”,而今,丈夫已成為她的專職“經紀人”。在丈夫的經營下,齊秀花的業務很忙,她給自己規定每周工作6天,休息1天,一天大概工作10—12個小時。這樣,一年下來,她就能根據客戶的要求剪出二三百個新樣子,一張新樣子賣二三百元。

記者問她:“活這么多,都能接下來嗎?”“接不過來,那只有放棄。”

“就沒想過要找些弟子?”

“不想。”

“那以后您老了怎么辦?”

“教我兒媳婦呀!我有兩個兒子呢,都在上大學,一定能找到個聰明的媳婦,是女孩就喜歡剪紙,一定行。”

齊秀花相信,有這么大的市場,找繼承人絕對沒有問題。

“讓北京來的專家驚嘆”

曾在市委工作的曹兆愛,兩年前退休,現在最大的愛好是書法和剪紙。在高密認識她的人很多,知道她會剪紙的人卻不多。4月份將舉辦的高密民間藝術節報名表上,赫然有她的名字,而且參展作品“讓北京來的專家驚嘆”。曹兆愛告訴記者:“我覺得自己剪得不好,可市里宣傳部的萬部長親自打電話來,說參加藝術節也算是為我們高密民間剪紙藝術的推廣盡一份力,我就參加了。”

其實學剪紙,曹兆愛也是祖傳。她娘家的祖上曾是劉墉家族祖墳的守墓人。每年燒給劉家祖先的各類紙制冥品,都出自曹家之手。劉家是當地的大戶,氣度自然不同尋常,每件冥品都要貼上精美的金箔剪紙,其風格和技藝與民間的截然不同。曹兆愛家里,她母親留下的“花樣子”,有一對仙鶴的圖案,竟然和當地出土的西周時期青銅器上的花紋不謀而合。這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歷史文化符號在剪紙藝術中的體現。師從母親的曹兆愛的作品也被北京專家稱為“雅”。

曹兆愛的剪紙從來不賣,“送也要送有緣人”,相處很好的鄰居因為不好好珍惜她的作品,曹兆愛硬起心腸做了個“小氣鬼”。可是在一次交流展示會上,遇見幾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就因為曹兆愛相信他們是“懂得欣賞的人”,她竟傾其所有,把多年積累悉數贈給了陌生人。

挽救古老的“花樣子”

在高密傳統的農村,會剪紙的民間藝人村村都有,她們的花樣子常常用煙火熏在土紙上到處流傳,成為遠近鄉村剪花的樣子。張家生了個小子,給孩子的姥姥家送喜信,要蒸餑,餑上要貼喜花;蓋房子是一喜,頂棚貼上圓形的剪紙,有的是兩只對頭的蝙蝠,有的是雞,取了福和吉的好彩頭;到了春節,更是巧婦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人物、花鳥、動物,樣樣俱全,墻、窗、門楣、衣柜,到處都有剪紙。

現在剪紙的人很多,這門藝術不可能失傳的——很多人對此很樂觀。

但專家們對此卻頗為擔心,民間剪紙實際上是由一個個符號(民間稱“花樣子”)組成的,這是剪紙藝術的精華和靈魂所在,這些“花樣子”是中國婦女千百年來形成和總結的藝術精髓。它造型優美、寓意深刻,可惜這種“花樣子”正在慢慢失傳。剪紙老藝人們就像“活文物”,應該備受愛護,但是“人亡藝絕”的現實,始終無法逃避。

據了解,我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的第一批6位剪紙藝術大師,目前已有4位相繼辭世(健在的高金愛已是80高齡,目前尚無傳承人)。在高密,采訪這么多剪紙藝人,也只在曹兆愛家尋到了古老“花樣子”的影子。(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今日選萃
 
| 關于中國日報網站 | 關于環球在線 | 發布廣告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工作機會 |
版權保護:本網站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观看黄网站| 有坂深雪初尝黑人在线观看| 国产人澡人澡澡澡人碰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播放| 男人插女人30分钟| 国产专区第一页| 999精品在线| 日韩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免费看黄色软件大全| 北岛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黄色免费电影| 高清日本撒尿xxxx| 天天综合色天天桴色| 久久成人无码国产免费播放| 欧美成人小视频| 午夜视频www| 青青青国产免费一夜七次郎| 女网址www女高清中国|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播放| 67194成手机免费观看|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69p69国产精品| 天天干天天天天| 久久免费看黄a级毛片| 毛片毛片免费看| 伦理片中文字幕2019在线|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jizzjizz国产精品久久|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亚洲乱妇老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欧美日韩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小屁孩cao大人| 国产麻豆精品原创|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