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南方向一塊約2.7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分布著許多大小不一的島嶼。在440年前,這些島嶼還不為世人所知。
1568年的一天,西班牙探險家阿爾瓦羅·德門達尼亞率領的船隊,在南太平洋上游蕩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島嶼。德門達尼亞登上小島時,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繼而欣喜若狂。他發現,這里不僅有人居住,而且島民們渾身上下都佩掛著黃金飾品。這讓他想到了《圣經》里的一個神秘傳說——所羅門國王平均每三年出海遠航一次,每次都能帶回滿艙金銀。德門達尼亞以為,他找到了《圣經》故事中的“黃金寶庫”,遂將這座島嶼命名為“所羅門島”;此島及其附近島嶼從此被稱為“所羅門群島”,島上居民則成了“所羅門人”。
如今,經過西方殖民者洗劫的所羅門島及其附近島嶼,早已不再是黃金遍地,但島上居民仍然說,他們生活在幸運之中——這些島嶼處于太平洋海底的地震帶上,地震、火山噴發頻繁,但3000多年來,所羅門人似有神助,從未遭受過滅頂之災。
所羅門人有理由感到快樂。盡管他們失去了黃金,但從未丟掉幸運。
圖片說明
所羅門女子的皮膚呈褐色,頭發細軟而卷曲。除了耳環和項鏈,她們還喜歡佩戴用貝殼和動物牙齒制作的飾品。
音樂在所羅門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圖為一名所羅門男子在演奏一種類似于中國排簫的傳統樂器。
多數所羅門人屬美拉尼西亞人種。美拉尼西亞,在希臘語中意為“黑人群島”,因為該人種的外貌與非洲人很相像。
所羅門男子在表演面具舞時,經常用紅色泥巴涂滿全身。他們相信這樣能驅趕邪魔。
所羅門人是航海和捕魚高手,長矛對他們來說,既是武器,也是捕魚工具。
在被殖民者奴役數個世紀之后,所羅門人于1948年獲得獨立。但令人擔憂的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他們的傳統文化正逐漸消失,人們只在一些表演活動中才能看到一些痕跡。圖為一群戴著面具、身著傳統服裝、手持長矛和弓箭的所羅門男子,重現祖先狩獵的場景。(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編輯:劉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