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站環球在線消息: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以來,中國展現給全世界的,一直是令人嘆服的勇氣和堅強。全國同胞與災區人民同進退,還有,那些不同膚色、不同國籍的人,也紛紛伸出了援手。
俄羅斯人駕駛著米—26來了!這架世界最大的重型運輸直升機一次又一次將重型推土機、挖掘機等搶險設備及時空運到了唐家山堰塞湖搶險現場;俄羅斯的心理醫生也來了,為最需要安慰和幫助的孩子帶來新的希望。
美國人提供了軍事衛星拍攝的災區高分辨率衛星圖像,幫助我們準確確定受災范圍,看清道路、建筑和基礎設施的損毀情況,為抗震救災提供方便。
德國人提供了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在那片滿是廢墟的土地上,搭建起恒溫野戰醫院,在救治傷病患者中發揮重要作用。
古巴人帶著領導人卡斯特羅最親切的問候來了,用他們精湛的醫術和誠摯的關懷,為那些被地震“撕裂”身心的中國兄弟撫平創傷;巴基斯坦醫療隊也帶著對中國無比深厚的情誼,迅速趕赴汶川災區。
還有日本專家,送來他們多年與地震不斷抗爭而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為我們的災后重建提供借鑒。
……
中國人民在感受到這份人間大愛的同時,更深深感受到了高科技在救災中發揮出的重要作用。
(來源:《環球人物》雜志 編輯:劉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