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愛爾蘭獨立運動先驅柯林斯遇刺
1922年8月22日,新愛爾蘭自由邦的設計師之一、愛爾蘭民族主義領導人邁克爾·柯林斯在一次伏擊中身亡。他的死是前一年《英愛條約》簽署后愛爾蘭內部分裂的直接后果——條約致力于和平解決愛爾蘭危機,但愛爾蘭強硬派反對自由邦的設計,要求實現共和政體。1922年6月,愛爾蘭內戰爆發,31歲的柯林斯展現了他杰出的軍事才華,一度控制了形勢。他的遇刺,普遍認為是強硬派惱羞成怒所為。1996年,他的故事被搬上銀幕,電影名就叫《邁克爾·柯林斯》,影片女主角由茱莉亞·羅伯茨扮演。
前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發起“政變”
1991年8月19日,蘇聯副總統根納季·亞納耶夫和總理、內務部長、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等人,意識到蘇聯的命運在急轉直下。為了扼制蘇聯的分裂,他們做了最后一搏:宣布蘇聯進入緊急狀態,禁止一切游行示威,并派坦克開進莫斯科大街。亞納耶夫請“最親密的朋友”、正在克里米亞休假的戈爾巴喬夫支持政變,戈爾巴喬夫拒絕了,亞納耶夫遂將其軟禁。葉利欽組織了莫斯科的反抗活動,他爬到議會外的一輛坦克上,譴責緊急狀態組織者。
亞納耶夫的“政變”缺乏足夠的熱情和手腕。8月21日,他沉默地接受了失敗的結果。葉利欽逼迫戈爾巴喬夫親自宣讀了策劃“政變”的領導人名單,并查封共產黨財產。至此,蘇聯的結束只是一個日期問題了。
托洛茨基亡命墨西哥
1940年8月20日,托洛茨基在墨西哥城郊的寓所里,被一名叫拉豪·梅爾卡德的西班牙人猛砍頭部,第二天傷勢過重而死。這位列寧的“親密戰友”,在1922年列寧遇刺時,曾一度被指定為列寧的繼承人。1924年列寧病逝,斯大林獨掌大權,托洛茨基被一步步“清理”出去,先是于1929年被驅逐到土耳其,后來僑居法國、挪威,最后不得不躲到萬里之遙的墨西哥,但仍未逃脫被暗殺的命運。
7.5萬歌迷參加“貓王”葬禮
1977年8月16日,搖滾音樂創始人之一、“貓王”埃維斯·普雷斯利死于家中浴室,年僅42歲,全球7.5萬歌迷趕來參加他的葬禮。
“貓王”是第一個成功表演黑人風格和藍調樂曲的白人歌手,開創了鄉村音樂的一代新風。貓王從未錄制過外語歌曲,并且除了在3個加拿大城市的5場演出,他也從未在美國以外舉辦過演唱會。這并不妨礙他的歌迷遍布全球。英俊不凡的容貌,天賦的音樂靈性,不羈的天性和富有感召力的舞臺表現力成為貓王的標簽,也使他成為世人崇拜的明星。“貓王”,這個綽號就是狂熱的美國南方歌迷為他取的昵稱。
現代建筑創始人柯布西耶逝世
1965年8月27日,法國建筑師柯布西耶在逝世之前,終于看到自己一生追求的現代主義建筑風格——淳樸、無裝飾、適應機器時代的建筑在全球盛行。他夢想著一種烏托邦式的“輝煌城鎮”,多座高層建筑排列其中,周圍環繞著大自然的綠色空間。在他的倡導下,盒子狀的摩天大樓和便宜的高層住宅樓在各大都市拔地而起。他去世之后,建筑界才開始出現反對高層建筑的傾向。(來源:《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