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因 “敢闖敢干”,一度被稱為“百年一遇好書記”的謝明中,最終卻失足于財色,從“明星官員”淪為階下囚,其墮落軌跡,令人深思
8月25日,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門前人頭攢動、議論紛紛。這一天,海南文昌市委(縣級市)原書記謝明中因索賄受賄及部分財產來源不明共計2600多萬元,被海南省海南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事發后,謝明中懺悔道:“到文昌后我大權獨攬,以黨代政,一人說了算,私欲無限膨脹
一個一個地收,一萬一萬地攢,終于使自己從一個正廳級黨員領導干部,蛻化變質為一名腐敗分子。”
原是農家放牛娃
事發之前,謝明中曾多次向媒體宣揚自己的奮斗史:“我的童年生活異常艱苦,放牛、打柴、種木薯、開荒、燒炭、賣石灰等一個農村孩子干過的活我都干過,艱苦的生活培養了我堅強的性格。”
1960年1月24日,謝明中出生在廣東省化州縣平定鎮的一戶貧困農家。家里共有5個兄妹,謝明中排行老三。初中之前,他一直是一個放牛娃,一邊上學一邊放牛。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學生時代的謝明中并沒有放松學習。高中畢業,正好趕上“文革”后第一屆高考,但因政審不合格,他無奈地與中山大學失之交臂。
早期艱苦的歲月磨煉了謝明中,也造就了他審時度勢的生存技巧。第一次錄取失利后,他并沒因此放棄改變人生的努力。經過一番權衡,第二年他報考了最艱苦的地質類中專院校,并最終被廣東地質學校錄取。
畢業后,謝明中到海南瓊山縣的地質大隊工作。地礦勘探工作又苦又累,可謝明中憑著農村青年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能說會道”的本領,逐漸在工作中嶄露頭角。1986年10月,由于“一個人獨自籌備5個大會的材料”,謝明中被領導委以重任。1988年4月,海南建省辦特區,謝明中從此踏上了仕途,先是進入海南省地礦局當團委書記,不久升任為地礦局副局長、黨委委員(副廳級),1997年,又被調至共青團海南省委。謝明中的官位可謂一路扶搖直上:28歲正處、33歲副廳、38歲正廳。
在擔任共青團海南省委書記期間,謝明中表現出“大刀闊斧”的工作作風。多年后,他仍然津津樂道的是,“為徹底消滅大里鄉的危房,我把全鄉的茅草房一把火燒了”。謝明中籌集了1890萬元后,讓320多戶苗家全部住上新房。
很快,謝明中的工作效率獲得海南省高層的贊賞,他儼然成了海南政壇上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大權集于一身
在謝明中案宣判后,記者曾先后采訪了當地的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幾乎每個人都提到:謝明中倒臺的一個原因是他集大權于一身,專橫跋扈。2002年11月,謝明中出任文昌市委書記時,開始追求“威信”。以致一些干部當面向他匯報工作時心里緊張,言語哆嗦,“匯報不是十分透徹”。
文昌市信息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他早期確實辦過一些實事。”謝明中平日不修邊幅,頭發也掉了很多,“比實際年齡老10歲”。從外表上看,很多人根本無法將他與貪官畫上等號。
謝明中主政文昌后,高喊“排除萬難,大膽地闖大膽地干”的口號,拉開“鐵腕治市”的帷幕。2003年夏天,文昌退耕還林面積全省倒數第一。隨后,謝明中緊急召開會議,只說了一句話:“完不成退耕還林任務,退官還林。”結果,短短一個多月,文昌市從全省倒數第一一下成為全省第一。此后,謝明中頻頻使用“退官政策”,屢屢摘得全省第一。謝明中主政文昌市5年后,該市財政收入增長5倍,城區面積擴大了1倍。此后,他以果斷潑辣的工作作風聲名鵲起。
另外,謝明中還建立起一套“總司令直接指揮到連、到排”的執政模式,繞過市政府直接指揮各職能部門、各鄉鎮,把政府職能部門架空。同時,謝明中還兼任人大常委會主任,使同級人大失去監督功效。正是依靠這個執政模式,謝明中將文昌的人事權、財權、行政權統統攬于一身。
謝明中深諳為官之道,在取得一定成績后,開始在媒體上為自己宣傳造勢,而一些下屬更是投其所好。2005年,有文昌干部吹捧他道:“風雨兼程三年多,文昌崛起唱新歌;勞苦功高是哪個?姓謝書記人人說。”此后,全市所有宣傳機器都被調動起來,高調宣傳這位“百年一遇好書記”。
2005年底,謝明中出書了。這本名為《我當市委書記這三年》收集了他在各種會議上的講話、報告、論文和記者專訪。他逢人便簽名售書,忙得不亦樂乎。在他索賄受賄案發之前不久,謝明中意識到出書的負面影響,陸續收回了一些。另外一些沒能及時收回的,則被人們“當文物收藏”了。
財色誘惑下,轟然倒地
作為一顆“政壇新星”的謝明中之所以隕落,其根本原因,還是他沒能抵擋住財色的誘惑。從2006年9月開始,一些文昌市的老干部陸續向中紀委、省紀委和有關領導舉報謝明中。
謝明中走向腐敗的轉折點發生在2003年春節前的一天。當天,謝明中到文昌中學考察工作,該校校長謝晉鋸趁機溜進謝明中的轎車,塞給他一個裝有1萬元現金的信封。
被審查期間,謝明中在長達41頁的懺悔書中,談及受賄行為時寫道:“到地方工作以后,手中掌握了實權,也感覺好像受人尊敬了,也有人送錢來,一段時間覺得收了也沒人知道。后來膽子又大了,到了中間的時候,又怕被人知道,擔心被發現,被發現后罪行很大的。這是個很痛苦的過程,很痛苦的時間,很受煎熬。”
盡管如此,他還是沒能抵御各種誘惑,并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謝晉鋸摸清謝明中的脈搏后,從2003年至2007年,先后8次共送給謝明中人民幣25萬元、港幣2萬元。從此,謝明中便在市委的大會小會上,對文昌中學的工作大加贊賞。
此后,文昌市很多官員便借行賄之機在仕途上攀爬。2006年,文昌市政府換屆選舉前夕,時任文昌市財政局長的黃壯獲知副市長缺位后,為坐上副市長的寶座,在這年10月、12月間,先后兩次共送給謝明中港幣30萬元。很快,他便坐上副市長的寶座。
此外,公開的信息中還透露出另外一個事實:文昌市的市政建設最初比較滯后,而謝明中上任后則修了不少路。據檢察機關查明,從2003年8月開始,私人老板陳粵民、謝福永先后通過謝明中承建文昌市的多個路段改造工程,謝明中從中得到了人民幣175萬元、港幣10萬元的回報……在擔任文昌市市委書記的5年里,謝明中利用職務之便,在工程建設、土地出讓、招商引資及人事安排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先后索取、收受賄賂共計折合人民幣1800余萬元,另有800余萬元不能說明合法來源。
在權錢交易之外,海南省紀委在謝明中案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謝明中還進行過“權色交易”。在謝明中落馬后,文昌市的一些群眾才敢議論,一些頗有姿色的小學女教師、女高中畢業生、女服務員曾陸續被謝明中提拔為公務員或介紹進機關吃“財政飯”。對此,一名曾經在文昌市委工作的知情人士對媒體說,走上大權在握的市委書記崗位后,誘惑太多,這個農民的兒子不僅經不起誘惑,而且還很幼稚地把自己樹成靶子。
對于腐敗與女色之間的關系,四川省社科院教授胡光偉曾有過一個生動的分析:“貪官大多與女色沾邊,這幾乎已成為一種定律。既要安撫妻子的不滿,又要承擔包養情婦的巨額開支,雙管齊下的高消費可想而知,不貪污受賄,哪來那么多錢?”
最終,在金錢與美色的雙重誘惑下,謝明中的仕途走到了盡頭。
謝明中落馬的深層原因
謝明中不是因權錢、權色交易倒下的第一個市(縣)委書記。從2005年到2007年,三年間,海南連續倒下了3名市(縣)委書記,即2005年臨高原縣委書記吳光華、2006年屯昌原縣委書記徐清學、2007年文昌市謝明中。
隨著謝明中案一審判決塵埃落定,人民網、新華社等國內各大媒體紛紛發表評論文章,對謝明中由一個“明星官員”墮落成海南巨貪的過程進行反思。
日前,本刊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社科院著名反腐專家邵道生教授,邵教授將市(縣)委書記頻頻落馬的深層原因歸結為權力過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以及面臨“巨大的利益誘惑”。
邵教授說,謝明中案以及類似案件中的腐敗官員,大多處于“山高皇帝遠”的政治地理邊緣,權力絕對化和權力監督失控現象相對嚴重。他們的集權程度比較高,不僅干部的提拔任用,就連重大工程的決策,都得市(縣)委書記一錘定音。干部提拔中的組織考察、常委會、書記碰頭會等程序看似“關卡重重”,其實最終體現的多為“一把手”的“個人意志”。
其次,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相對落后的區縣競相成為開發的熱點。比如縣級城市拆遷、中小國企改制等項目,都不是小項目,往往是資金涉及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元的重大工程,其中的利益誘惑是很大的。于是產生了這樣的現象:一些“一把手”難以抵御利益誘惑,“稍不留神”就掉進了腐敗的泥坑中。謝明中一案也是如此,他打著“經營城市”的大旗,中飽私囊,大吃工程款。
邵教授最后補充說,自古貪官多好色,當今社會更是呈現出“色腐”的特點。因為權色交易倒下的官員大有人在。社會流傳的“一個貪官的背后,必定站著幾位艷麗的女性”這一描述,就是自古貪官多好色的現代版。
(來源:《環球人物》 編輯:劉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