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今年已注定是中國房地產市場不平靜的一年。從年初開始,中國老百姓陸續經受了房地產市場“拐點論”、“百日巨變論”等各種論調的“轟炸”,但是,人們感受到的仍然是房價的高不可攀。
在住房交易量已經普遍下降的形勢下,最近,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又公開宣稱,其房地產項目的價格將全面上調。其理由有三:一是建筑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二是目前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已經進入底部,是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抄底的好時機;三是看好中國未來的經濟,房價上漲是必然的。
就在這種“矛盾”的氛圍中,本刊記者采訪了著名財經評論員時寒冰。他對潘石屹的論調持相反態度,并且明確表示,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全面的周期性調整的情況下,房地產價格的調整才剛剛開始。
“熱賣”是投機的結果
《環球人物》:最近,萬科在上海等地又啟動了新一輪降價潮,而潘石屹卻宣布SOHO中國地產旗下的樓盤全面提價,在當前房地產成交量萎縮的形勢下,您怎么看待這個反差?
時寒冰:我們首先要區分開,萬科降價的是住宅,潘石屹宣稱漲價的是商業地產。盡管如此,潘石屹的漲價仍然不具有代表意義,就連潘石屹自己也承認,單個項目的熱銷并不代表整個房地產行業的資金困局有所改變。
住宅價格已經遠遠超過民眾的實際購買力,下跌是必然的。商業地產由于其特殊性(商業地產在整個房地產開發總量里面,相比住宅地產比重占得較小;這次國家調控的對象,也主要是針對住宅地產),會晚于住宅市場的調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商業地產目前面臨空置率上升及招商難等問題,因此,投資商業地產也需要謹慎。
《環球人物》:潘石屹的三里屯SOHO項目因為“熱賣”而廣受關注,您認為其熱賣的原因是什么?
時寒冰:其實,這里所說的“熱賣”,僅僅指的是三里屯SOHO的商業地產部分(商鋪和寫字樓),其住宅部分銷售仍然緩慢。8月29日《新京報》報道說:“7月12日批準預售公寓目前登記售出58套,銷售人員表示還有將近400套可供選擇。”這則報道就是很好的答案。
至于三里屯SOHO商業地產部分所稱的“熱賣”,我認為是投機的結果。雖然投機短期內給開發商帶來了收益,但商業地產如果未來租不出去,利用率降低,將給這些投資、投機者帶來巨大風險。同時,三里屯SOHO采取的是“散售”的銷售方式,也就是“一賣了之”。有業內人士指出:“散售意味著商場的經營決策權將分散于各個小業主手中,意味著商場定位、業態規劃只是一紙空談。”
高房價已成無源之水
《環球人物》:您從2006年開始,每年都會推出《中國房事黑皮書》,那么,您認為從2006年到今年的這3年里,中國房地產市場呈現出的是怎樣的一個曲線?曲線的背后,說明了什么?
時寒冰:從2006年至今的3年中,全國不少地方的房價上漲了一倍多。幾乎是一個直線上漲的行情。只有深圳、廣州等珠三角地區,房價實實在在地下跌了。
其實,我國從2005年3月起,就已經開始調控房地產市場,但是,房價在調控聲中反而屢創新高。其主要原因有三:首先,地價在此期間大漲。地方政府通過“招拍掛”(招標、拍賣或掛牌)政策吸引開發商的競爭,不斷抬高地價。其次,開發商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囤積土地,延遲開發,導致土地出讓面積雖然很大,但有效供給的增加卻受到限制。開發商、炒房者等共同囤積大量住房,也進一步減少了有效供給。再次,保障性住房供應嚴重不足。2006年4月的時候,還有70個地級以上城市未實施廉租住房制度,有些地方雖然實行了,但廉租房數量很少。這使得能夠抑制商品房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力量被架空了。
《環球人物》:您最近推出了《中國房事黑皮書(2008)》,在您看來,今年的房地產市場有什么特點?
時寒冰:今年的房地產市場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成交量極度萎縮,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這說明,在房價嚴重偏離民眾實際購買力的情況下,房價真的是漲不動了,缺少購買力支撐的房價已經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環球人物》:目前市場有兩種觀點:有人認為房價調整明年年初到底,另外也有專家表示房價下調將是長期趨勢,您認為呢?
時寒冰:我認為房價在經過以成交量萎縮為特征的盤整階段后,很可能突然向下。尤其是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房價未來調整的幅度會更深一些。
《環球人物》:您認為國家最近發布的《關于金融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會對市場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時寒冰:這一《通知》對開發商囤積土地的行為做了更明確的限制,這將加速現有土地的開發進度,增加市場的有效供給,對房價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開發商仍在抱著幻想死挺
《環球人物》:目前北京的房價構成包括哪幾部分?與國外大城市如紐約、倫敦的房價相比,北京的房價高嗎?
時寒冰:不僅北京,全國的房價構成都大致相同。在我國目前的商品房成本構成中,建筑成本其實很小,其余的絕大部分成本由三塊組成:一是土地出讓金;二是名目繁多的稅費;三是由權錢交易導致的腐敗成本。
與國外大城市相比,中國的房價,尤其像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的房價是非常高的。數據顯示,2008年3月份,美國新房銷售中間價為每套22.76萬美元。這個數據主要指獨棟房屋,即別墅,面積一般為每套200平方米左右,且為全裝修房。據此計算出來的美國住房的單價大約為7000元(人民幣)/平方米。2007年我國新住宅銷售的平均價格為3655元/平方米(毛胚房),如果加上裝修,單價大約在4100元/平方米左右。如果考慮到美國的房價是包含土地的,而我們的房價只有70年的土地使用權;再考慮到美國的人均年收入是我們的20倍左右,以及美國的社會保障機制要好于中國等等因素,可以說,北京、上海等地的房價早已和世界發達國家接軌。
《環球人物》:房地產市場目前資金緊張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房地產開發企業之間的重組、轉讓土地、甚至退地事件也在各個城市不斷地發生。這是不是說明目前的房地產企業正在經歷一場優勝劣汰的調整?
時寒冰:是的。當房地產業達到“是個房子都能賣,且賣出好價錢”的地步時,當任何開發商都能賺取暴利時,說明這個行業已經出現嚴重問題了,必須促使這個行業競爭,達到優勝劣汰的目的。
《環球人物》:您認為目前房地產企業最大的問題是什么?
時寒冰:目前,中國房地產企業最大的問題是沉浸在對暴利的追逐中不愿醒來,當寒冬到來時,只有為數不多的開發商降價售房,絕大部分開發商仍在抱著幻想死挺。中國房價有必要來一次調整,讓這些開發商徹底清醒下來。
(來源:《環球人物》 編輯:劉一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