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咱們到太空走一趟
[ 2008-10-16 10:23 ]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9月6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宣布,神舟七號(以下簡稱“神七”)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將于9月25日至30日擇機實施。這比原計劃提前了至少半個月。目前,執行“神七”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各大系統,已進入最后準備階段。

早在6月份,就有官方消息說,擔負飛行任務的“神七”航天員飛行乘組已經確定,由3名航天員組成,另有3人擔任候補。任務實施期間,3名航天員中的2人將進入飛船軌道艙,身著艙外航天服完成出艙活動準備,然后,其中1人出艙進行太空行走——這將是此次飛行的最大看點之一。

那么,誰將成為“神七”最終的“乘客”?誰將成為第一位在太空漫步的中國人?他們準備好了嗎?

不準在外就餐,不準與身份不明的人接觸,不準暴露自己的身份,不準個人開車,不準駕駛摩托……

本刊記者撥通了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新聞處處長崔偉光的手機。他一聽記者的問題與“神七”有關,便立刻掛掉了手機,改用固定電話:“有關‘神七’的話題,我們不要在手機里談論。”但即便換了電話,崔偉光也只是一再重復說:“發射之前,不安排任何采訪。”

此前,原載人航天工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戚發軔曾對媒體透露,包括楊利偉、費俊龍和聶海勝在內,共有14名男航天員在為“神七”接受培訓,但“神七”要搭載的3名航天員,要到飛船發射前才會確定,“應該說,人人都有機會”。

14名航天員都有隨“神七”“飛天”的機會,意味著他們都要接受相關訓練。

沿北京八達嶺高速路前行,出北安河出口,向西行駛10分鐘,就到了“中國北京航天城”。在這個名叫“唐家嶺”的地方,占地約3500畝的航天城內外戒備森嚴。14名航天員就是在這里接受訓練的。

航天城內,航天員們居住的房子都是紅色的,因此被稱作“紅房子”。“紅房子”是航天城這個禁區中的禁區,航天員從星期一到星期五都住在這里。“紅房子”外有重兵把守,如果有人試圖偷看或拍照,警衛們會“很客氣”地請他(她)立即離開。航天員的個人情況對大多數航天城內的工作人員也嚴格保密。

這些航天員除了要嚴守軍隊紀律,還要嚴格遵守《航天員管理暫行規定》,其內容苛刻得有些不近人情:不準在外就餐,節假日期間不準私自外出,不準與身份不明的人接觸,不準暴露自己的身份,不準抽煙喝酒,不準個人開車,不準駕駛摩托……不僅如此,他們一日三餐吃什么都是營養醫師說了算,食物還要留樣保存,多數食品要到指定的商店采購,蔬菜都來自京郊的綠色蔬菜基地。

床、轉椅和秋千成了“恐怖刑具”,離心機的轉動使他們的面部嚴重扭曲,“游泳”結束后累得拿不動筷子……

14名航天員雖然過著“沒有自由”的生活,但沒有一個人不希望自己成為坐在“神七”里的幸運兒。

在成為航天員之前,他們幾乎都是戰斗機飛行員。有意思的是,這14名“小伙”清一色身高1.70米,體重都在65公斤上下;都出生在上世紀60年代,大多來自農村;都有10年以上的駕齡和超過1000小時的高空飛行經驗。

那么,這些戰斗機飛行員是怎樣變成航天員的呢?

在飛船上升階段,航天員要承受火箭加速帶來的巨大噪聲和超過航天員體重5倍的超重;在軌飛行階段,他們又將面對失重和宇宙輻射;在返回階段,他們將再次經受超重,還要耐受高熱——在飛船重返大氣層時,高速飛行的返回艙與大氣摩擦,將產生幾千攝氏度的高溫,盡管返回艙采用了高效防熱材料,但仍無法避免一定程度的溫度上升;著陸時,他們還要經受最后一關——強大著陸沖擊力的考驗。這四道關對人體承受能力的要求非同尋常,因此,14名航天員都必須接受嚴格的體能及心理訓練。

床、轉椅、秋千,這些原本非常普通的物件,在航天員訓練中心,卻搖身一變成了“恐怖刑具”。

先說床。在飛船進入軌道的最初幾天里,航天員體內的血液會因失重而向頭部轉移。為了提高對失重環境的適應能力,“神七”航天員需要接受一種特殊的臥床訓練——在一張特制的傾斜床上,頭朝下躺著。其間,這張床會變換各種低位角度,來調節他們體內的血液分布。參加這種訓練時,航天員往往會出現面部充血和腫脹、鼻塞、頭痛等癥狀。盡管如此,他們仍要學會在這種狀況下進食、飲水、睡眠和清潔個人衛生。

航天城里的轉椅,坐上去絕對不會感到輕松。它能夠做360度的快速旋轉,同時上下、前后擺動。它一旦被啟動,就開始加速,最快時大約每2.5秒就能轉一圈。轉椅前方有一塊繪著黑白相間圖案的大幕布,轉椅每轉一圈,幕布上的圖案就閃動一次。人在飛速轉動的轉椅上,過不了一會兒,就會感到頭暈眼花、心臟狂跳。轉椅訓練主要用于檢查航天員的前庭功能,以及增強他們對運動病和眩暈的耐受能力。

這里的秋千也不是為了喚起航天員對美好童年的回憶。它的外觀頗似汽車的“駕駛艙”。啟動時,秋千在高達數十米的鋼架的保護下,被四條鋼臂凌空提起,蕩起高度達8米;同時,在電磁力的作用下,它不斷搖擺晃動,搖擺幅度達15米。

與離心機相比,床、轉椅和秋千帶給航天員的“痛苦”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有報道稱,北京航天城里有亞洲規模最大的載人離心機,其旋轉手臂長8米,最前端是一個橢圓形不銹鋼封閉吊艙,航天員們就呆在這個艙里。離心機開始旋轉后,航天員身體承受的過載,能達到其體重的8到9倍。此時,他們的面部肌肉會因受到牽引而嚴重變形,呼吸也會變得異常困難,同時眼淚會止不住地往外流。這一狀態往往要持續40至50秒。在離心機里的訓練,主要是為了模擬載人航天器上升和返回時的持續超重狀態,使航天員具備在超重環境下正常操縱飛船和通信系統的能力。

即將發射的“神七”所執行的關鍵任務是太空行走。航天員出艙活動時,在太空中處于失重狀態,因此,加強對他們的失重訓練顯得尤為重要。目前,世界各國航天員進行失重訓練,主要是利用失重水槽。在水槽中,航天員穿著特制的艙外活動訓練服,進行出艙活動模擬訓練,其感覺與在太空中并無太大差別。這樣的行走訓練看似簡單,實際上極其耗費體力,每次結束訓練,航天員都會累得連筷子都拿不動。

航天員完成太空行走,要經過至少八個步驟,其間必須經受驟冷驟熱、微流星體及軌道碎片撞擊、熱輻射等考驗

如果說“神七”航天員在地面上的訓練可以用“磨難”二字來形容,那么,其太空行走絕對稱得上是“歷險”。

嚴格講,“太空行走”其實并不是行走,因為太空中根本就沒有路。它指的是航天員身著艙外航天服,在航天器艙外進行作業,以及依靠自身攜帶的生命保障系統,在月球、火星等其他天體表面進行科學探索的“艙外活動”。那么,“神七”航天員的太空行走,將經歷哪些步驟呢?答案是八大步:

第一步是選擇窗口。

飛船進入太空后,航天員通常需要2天左右的時間,來適應太空飛行過程中的微重力環境,之后就可以根據艙外的太空環境,選擇太空行走的“窗口”(太空行走的最佳時間間隔)。

通常,專家們會根據以下幾個因素來選擇“窗口”:要有效避開太陽爆發性活動期、南大西洋輻射異常區,以及較大的空間碎片,以免對航天員的身體和安全造成傷害;太陽的光照條件要適中,否則,從零上120多攝氏度到零下100多攝氏度的巨大溫差,將對航天員及艙外航天服形成巨大挑戰。

此外,為確保太空行走的過程能被完整、有效地監控、記錄下來,飛船及航天員最好是在地面站能夠測控、覆蓋的范圍內活動。

第二步是進入氣閘艙。

“神七”將搭載3名航天員,在進行太空行走前,其中兩名航天員進入氣閘艙,另一名則留在返回艙內,負責監視飛船的運行狀態。

氣閘艙是“神七”實現關鍵性技術突破的具體體現之一,是專門供航天員進入太空或由太空返回艙內所用的氣密性裝置。它有兩個氣閘門,與密封座艙連接的是內閘門,另一個是可通向太空的外閘門。當航天員準備出艙活動時,通常先給內閘艙加壓,隨后通過內閘門進入氣閘艙。

第三步是穿艙外航天服。

艙外航天服是本次“神七”技術創新的另一個關鍵點。它由艙外壓力服、真空屏蔽隔熱服和背包式生命保障系統組成,結構復雜,科技含量很高,儼然一個小型航天器。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艙外航天服已經制成,但此前我國曾從俄羅斯購買了全套的艙外航天服,究竟讓“神七”航天員穿著哪套艙外航天服進行太空行走,將由專家們研究決定。

艙外航天服是航天員進行太空行走時的“保護傘”。太空中,陽光照射之處的溫度可高達120多攝氏度,而背著太陽的一面,溫度又會降到冰點以下。如此驟冷、驟熱的變化,對艙外航天服的材料及防護層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它必須能防止真空、熱輻射等對人體的危害,必須具有氣密、承壓、隔熱、調溫和抗微流星體及軌道碎片的性能,還要具有完整的生命保障系統以及一定的在軌機動能力等。

第四步是吸氧排氮。

綜合多種因素考慮,艙外航天服內的氣壓往往小于一個大氣壓。氣壓的降低會帶來新的問題:如何保證航天員的生理健康。

由于人體血液中融有一定的氣體,人在進入低壓環境時,這些氣體(特別是氮氣)就會分離出來,在血管內形成氣泡。過大、過多的氣泡會壓迫人體內部的組織,從而引發皮膚瘙癢、關節或肌肉疼痛、咳嗽和胸悶等疾病,嚴重時還會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等,這就是航天醫學中所說的“減壓病”。

為解決這一問題,航天員在出艙前,要先在純氧環境中停留一定的時間,使體內氮氣釋放出來,以減少發生“減壓病”的幾率。這個過程被稱為“吸氧排氮”。

第五步是打開外艙門,開始進行太空行走。

前四個步驟完成后,航天員便可以通過泄壓閥泄壓,在氣閘艙內的氣壓與外太空的接近時,安全地打開艙門。留在艙內的航天員,負責在艙外同伴“行走”過程中出現意外時伸出援手。

由于艙外環境極端惡劣,所以,太空行走充滿了風險。以往其他國家航天員進行的太空行走,雖然沒有出現過重大事故,但航天服制冷系統失靈、航天員身體不適、外艙門不能關嚴、航天服被微流星體局部損壞等小問題卻不斷出現。

“神七”航天員進行的太空行走,將是中國人的首次太空漫步,其主要任務是檢驗太空行走設備、積累相關經驗。所以,其在艙外停留的時間估計在半小時左右,而且不會遠離飛船。

第六步是釋放小衛星。

太空行走結束后,航天員會從氣閘艙中取出小衛星,并將其釋放到太空中。它將承擔起監測飛船運動狀態和進行其它科學觀測的任務。這一步驟是本次太空行走計劃特意安排的。

第七步是返回氣閘艙。

航天員成功釋放小衛星,圓滿完成本次太空行走任務后,會打開氣閘艙的外閘門,返回氣閘艙,然后關閉外閘門,打開壓力氣瓶的開關,向氣閘艙內充氣,使其復壓。

第八步是返回主艙。

當氣閘艙的壓力與主艙平衡時,航天員便可以通過內閘門返回主艙,為太空行走畫上完美的句號。

(來源:《環球人物》 編輯:劉一川)


 

   今日選萃
 
| 關于中國日報網站 | 關于環球在線 | 發布廣告 | 聯系我們 | 網站導航 | 工作機會 |
版權保護:本網站登載的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多媒體資訊等)版權屬中國日報網站獨家所有,
未經中國日報網站事先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人在线看片|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线| 国产精品无码dvd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九九九精品|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香蕉视频在线免费| 天啪天天久久天天综合啪|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电影入口麻豆| 一级毛片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一级黄色片免费看|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天天综合天天色| 性xxxxbbbb|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www色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风间由美juy135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毛片真精品| 《溢出》by沈糯在线阅读|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色香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 91视频国产91久久久| 成人国产永久福利看片|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 星空无限传媒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伊人| 国产制服丝袜在线观看| 2021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性欧美成人免费观看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