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消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月25日報道,一份對中國過去30年科研進步的分析報告指出,在未來不到10年的時間里,中國有望在科研產出量方面位居世界第一。
報道說,由路透社編發的這份報告研究了世界10500份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結果發現,在過去30年里,中國研究人員發表的經過同行評議的論文數量增長了64倍,比印度、俄羅斯、巴西等這些新興科技國家都要快。在發表的學術論文數量方面,中國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中國有可能在2020年前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雖然印度常被人們認為是對美國的科研領先地位威脅最大的國家,但這份研究發現,現在印度已經落后中國很多。
此外,中國科學家在化學和材料科學方面的研究實力強勁。這兩個方面是中國工業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領域。
倫敦皇家學會科學政策研究負責人詹姆斯·威爾西說:“中國一枝獨秀,遠遠領先于同類國家。”他指出,中國近年來的研究表現超出了人們的預期,印度的表現則不盡如人意,錯過了機會。
威爾西將中國科研方面的發展動力歸結為三個主要因素。一是政府的巨大投入,國家在中小學校、大學和研究機構等各個階段方面都給予大力支持;二是科學知識從科研向商業應用的有機流動和轉化,科研成果能夠較快實現商業方面的潛力;三是中國通過有效和靈活的方法從北美和歐洲等地大量吸引科技人才。
路透社的研究評估總監喬納森·亞當斯稱中國的進步“令人望而生畏”。不過他承認,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價值良莠不齊,但這種情況正在改善。亞當斯說:“他們擁有一些很好的激勵機制,能在將來催生出更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這份報告還顯示,印度在發表論文數量方面幾乎和巴西不相上下。巴西的研究強項是衛生保健、生命科學、農業和環境。自從1981年以來,俄羅斯在科學研究方面經歷了相對衰落的階段。在2008年,俄羅斯科學家發表的科研論文比巴西或印度都要少。亞當斯認為,俄羅斯的這種狀況是因為蘇聯解體以后,國家對研發的資金投入急劇減少造成的。
(來源:中國日報網 陳笛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