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顯微鏡下的“GFAJ-1”細菌,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內部液泡結構
***“以砷代磷”長得更好
2006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召開的一個外星生命討論會上,費利薩曾暗示,“以砷代磷”的生命是有可能存在的。為尋找到這種生物,費利薩從加州莫諾湖湖底提取了富含砷的土壤,并最終發現了“GFAJ-1”。
“GFAJ-1”是該湖中生長得最好的細菌,屬于鹽單胞菌科。科學家將其帶回實驗室,放在不同的環境中培養,發現其在多砷環境中的“個頭”比在多磷環境中大60%。
當研究人員將磷完全去掉,換成砷,這些細菌還可以繼續生長。在放射性環境中觀察可以看出,砷原子在“GFAJ-1”的DNA中甚至占據著重要位置。因此費利薩等研究人員確定,砷占生命構成主要地位的生命體確實存在,其超乎想象的適應能力是人類已知任何生命體都不具備的。
***開創外星探索新篇章
費利薩在12月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還說:“雖然‘GFAJ-1’不是真正的外星生命,但它的確是生命之樹上一個全新的分支……生命復雜多變的程度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今后科學家在探索外星球時不應再按照地球的標準尋找新生命。”
NASA另一名天體生物學家帕米拉?康拉德3日也指出,一直以來,人類都在火星和土衛六“提坦”上尋找以生命構成六要素為基礎的外星生命,但既然現在地球上都找到了“GFAJ-1”這種非比尋常的生命,科學家從今往后應該充分發揮想象力,不要再拘泥于那些現有生命構成的條件。譬如在“提坦”上,其零下179攝氏度的極寒環境顯然不適合磷基生命生存,但是砷基生命就能適應。
除了為探索外星生命開辟新的道路,“GFAJ-1”細菌還能在新型生物燃料、水污染和有毒物質污染等領域提供更多的發展思路。
(來源:中國日報網 梁杉 編輯:劉純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