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16日稱,利比亞當局當日回應“不理會國際刑事法院的任何舉動”。利比亞政府還特別指出,和美國一樣,利比亞沒有在支持該法院建立的國際公約上簽字。
國際刑事法院沒有警力,完全依賴成員國實施逮捕。利比亞已卷入內戰,逮捕戰爭嫌疑人的工作錯綜復雜。且利比亞不是國際刑事法院成員國,沒有協助逮捕義務。《紐約時報》稱,預審法官將對證據進行評估,決定發布通緝令或是要求檢方提供更多證據,這一過程可能需要數個星期。
遠未如西方此前預見,3個月過去,革命之勢未能迅速推翻利比亞政權。據《華爾街日報》16日報道,的黎波里幾乎每晚都會遭到轟炸,白天的轟炸次數越來越多,據阿拉伯電視臺報道,利比亞政府軍發言人阿爾費齊將軍15日在北約空襲中死亡。但首都目前仍牢牢處于政府掌控之下,城內只有少數檢查站,反對派行動非常低調。從目前來看,的黎波里百姓的不滿大都沖法、英、意等國而去,因為這些國家的軍事行動造成燃油短缺問題。
炮火夾擊下,聯合國秘書長利比亞問題特使哈提卜15日抵達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督促卡扎菲政權停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馬哈茂迪提出“利比亞政府迫切渴望停火”,前提是北約停止轟炸行動,并接受國際觀察員的監督。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16日表示,俄羅斯要求聯軍停止在利比亞逾越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所賦予權限的行為,且“俄方期待近期內與利比亞反對派領導人在莫斯科會面”。
《紐約時報》16日援引英國國防參謀長理查茲的話稱,北約必須加大對利比亞的轟炸范圍和力度,要將打擊基礎設施考慮在內,以增加對卡扎菲的心理施壓,否則將處于被動。
英國《泰晤士報》16日稱,在對利比亞軍事打擊問題上,北約成員國之間分歧最近越來越大。德國《南德意志報》認為,西方同卡扎菲講和的可能性很小,“局勢擴大化是比較合理的發展軌跡”。目前存在三種可能:西方取消部署,卡扎菲依然穩坐釣魚臺;沖突不斷升級,戰爭持續一段時間,卡扎菲武器耗盡,叛亂分子直逼的黎波里,西方勢力會漸漸退出這場“耐心游戲”;北約為平民設立保護區,加大打擊力度。
(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蔡東海)